娜娜调出地形模型,将信号入射角与地表起伏匹配。画面旋转几下,光标锁定在北纬四十一度附近的一处凹陷区域。
“这里有地下空腔结构。”她说,“直径约十五米,顶部覆盖厚达八米的冻土层。入口已被掩埋,但从热成像看,内部仍有微弱热量残留。”
“住人?”
“不足以支撑生命体长期生存。但如果只是放置自动装置,可以维持数月运作。”
“那地方离咱们多远?”
“直线距离六点七公里。步行需穿越两道断崖带,常规车辆无法通行。”
陈浩吹了声口哨。“还挺会挑地方。进不去,打不着,还看得见咱们这边动静。”
“不排除设有远程监控探头。”
“我就说怎么总觉得最近工坊顶棚的灰特别多。”
娜娜转向他。“你在暗示有人翻过屋顶?”
“我不知道。”陈浩耸肩,“但我昨天修通风管时,发现外侧滤网有划痕,像是被硬物蹭过。当时以为是风刮的,现在想想……”
“我会调取昨晚的红外记录。”
“别现在查。”陈浩按住她的手,“万一触发警报呢?等会儿再看。”
他重新走回主控台,拿起刚才画圈的纸片,撕成两半,又撕成四块,最后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
“我们现在知道三件事。”他说,“一是信号来自人为装置;二是它被刻意隐藏;三是它在我们开始测试后停止发送。这三个点连起来,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娜娜看着他。
“有人在观察我们的反应。”陈浩说,“我们做什么,它就跟着变。这不是求救,是试探。”
房间里温度似乎低了几度。空调出风口的声音变小了,可能是自动进入了节能模式。
娜娜的屏幕切换到后台监测界面,刷新频率调至最低,仅保留基础日志记录。她关闭了所有外部接口,包括备用天线和应急信标。
“已进入静默模式。”她说,“除基本维生系统外,其余非必要设备均已断电。”
“很好。”陈浩靠在墙边,“接下来咱们得演场戏。”
“什么戏?”
“假装什么都没发现。继续修船,补物资,照常工作。让他们以为我们还在蒙头干活。”
“如果对方再次发信?”
“不理。等他们沉不住气。”
“风险在于,我们可能会错过真正求救的信号。”
“那就赌一把。”陈浩笑了笑,“反正以前考试也没及格过,习惯了。”
他走到门边,忽然停下。
“对了,明天早饭你还吃豆粉糊吗?”
“根据营养配比表,明日早餐应为燕麦混合蛋白粉。”
“哦。”陈浩拉开门,“那你记得少放盐。上次咸得我半夜起来灌水,差点撞见卡尔偷偷往仓库搬焊条。”
门关上了。
娜娜坐在原位,没有回头。她的手指轻轻滑过键盘,调出一段未标记的日志文件。那是凌晨三点四十二分的传感器记录,其中有一帧异常数据未被清除。
画面中,北面山脊的热感图像出现了一个不该存在的红点。很小,持续时间不足一秒。但它移动了。
不是设备故障。
也不是风吹草动。
娜娜把这段数据单独保存,命名为“临时缓存_07”。她没有删除,也没有上报。
屏幕右下角,时间跳到了四点零一分。
她的光学模块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