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呢?”她问,“大家都排班,哪来空闲?”
“半小时也算。”陈浩说,“不想坐教室里,就在走廊边上教。今天你讲五分钟怎么画影子,明天他讲怎么用铁锈染布。积少成多,反正基地日子长。”
卡尔走到工具架前,抽出一块回收塑料板。“展示架可以用这个做。轻便,好拆,坏了也不心疼。”
“标题也刻上去。”陈浩接过板子,从兜里摸出一把小刀,“就写‘星痕计划’。听着像科幻片名,其实啥都不是,就是一堆人瞎忙活留下的印子。”
他一边说一边刻,刀尖划过塑料发出沙沙声。几分钟后,四个字粗粗拉拉地出现在板上。
娜娜走过去,扫描了下结构稳定性。“建议增加两处支撑点,抗风等级提升至四级。”
“不用那么结实。”陈浩把板子立在地上,“风吹倒了也没事,捡起来重新摆。重要的是先立起来。”
苏珊看着那块歪了一点的牌子,“万一没人响应呢?”
“那就等。”陈浩说,“等下一个想说话的人出现。咱们又不是卖东西,不怕滞销。文化这玩意儿,本来就是慢热的。昨天没人来,不代表明天不来。”
卡尔拧好最后一个支架,“我可以在交接班时提一句。顺便问问有没有人愿意提供旧工具当展品。”
“对。”陈浩点头,“每个人手里都有点破烂宝贝。收音机壳子、断半截的天线、穿烂的防护靴,都能讲故事。只要有人记得它怎么来的。”
娜娜光学模块再次闪烁。“已上传基础参与规则至公共屏:自愿加入,随时退出。所有提交内容默认匿名处理,可自行选择署名方式。”
“挺好。”陈浩笑了笑,“门槛越低越好。咱们不是建博物馆,是搭个说话的地儿。”
苏珊蹲下,把木箱往前推了半步。“第一站就放这儿吧。等有人投了故事,咱们再决定往哪儿走。”
“不急。”陈浩说,“先让它空着。有时候,空箱子比装满的更让人想填点什么。”
卡尔检查完推车轮子,“轮展路线我画了草图,三天内能跑完两个区。第三个区信号不稳定,得派人带实体资料过去。”
“我去。”苏珊说,“顺路看看那边有没有适合采风的地方。”
“行。”陈浩点头,“拍点照片,录点声音。不用多好看,只要真实就行。”
娜娜调出日程表。“建议首周聚焦两项试点:手工工坊试运行,及漂流箱投放。资源集中,便于调整。”
“听她的。”陈浩把刻好的牌子搬到墙边,找了根绳子绑住,挂在新增的公告栏上。“先做小事,做完再说。”
苏珊看着那块晃了晃的牌子,“真要叫‘星痕计划’?”
“不然呢?”陈浩笑了一声,“叫‘伟大文化建设工程’?听着像要加班。”
她嘴角动了动,没忍住笑了下。
卡尔把工具箱合上,“我回去拿几块备用电路板,可以当工坊材料用。”
“别拿太好的。”陈浩提醒,“拿报废的。咱们要的是痕迹,不是性能。”
娜娜站在信息屏前,手指划过界面。“第一封联络函已发送,接收方为b区生活组公共终端。等待反馈中。”
陈浩最后看了一圈展区。漂流册静静躺在木箱里,公告牌上的字还没干透,推车轮子沾着一点泥。
他拍了下讲台。
“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