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站在能源舱门口,手还搭在门把上。指示灯绿着,里面的人已经进去了。他低头看了眼手里攥着的磁吸夹,又抬头看了看走廊尽头的公告栏。
纸又被风吹起来了。
他没动。耳机里娜娜的声音还在提醒:“目标已进入高危区域,是否启动追踪?”
“关了。”他说,“现在不抓人。”
他转身往回走,脚步很慢。食堂方向传来碗筷碰撞的声音,早饭时间快结束了。人群散得差不多了,但还有几个工人坐在角落啃馒头。
他走到展台前,把磁吸夹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新印的小册子。封面是彩色的,画了个穿防护服的小人,正笑着扫码登记。
苏珊的设计。
他翻了一页,里面用大字写着:“规则不是为了管你,是为了让你少背锅。”蹲在墙角。
他笑了下,把册子合上。
“刚才那人我认识。”他走上椅子,举起喇叭,“但他不是今天重点。重点是你们每一个。”
没人抬头。
“我知道你们觉得讲一遍没用。”他顿了顿,“以前我也这么想。老师上课念条文,我在底下画小人。可现在不一样了——这本册子不是条文,是说明书。”
有人抬了头。
“教你怎么活得更轻松。”他说,“比如这条:资源申领必须凭积分排队。你以为这是限制你?其实是保护你。昨天老王想插队拿零件,结果被人举报了,扣了五分。他来找我闹,我说你要是提前攒够分,谁拦得住你?”
底下有笑声。
“还有人问,半夜进能源舱算不算违规?”他看着人群,“算。我已经记下了名字,但我不点名。下周通报会列出来,三次警告以上的人,全基地公示。”
声音安静了。
“我不是吓唬人。”他说,“我只是不想哪天出事了,有人说‘我不知道不能这么干’。”
他跳下椅子,把册子发到前排人手里。“每人一本,看不懂扫码,娜娜给你读。”
娜娜的声音立刻从广播里响起:“第一条:生态保护区禁止擅自采集。误触菌丝可减免处罚,恶意破坏者取消探索资格。”
陈浩回头看她。机器人站在门口,光学模块闪着稳定的蓝光。
“你还挺配合。”
“资料库显示,重复信息接收七次后记忆留存率提升百分之六十二。”她说,“建议每日播报。”
“那就播。”他说,“从今天开始,整点响一次。”
中午他在会议室召集三人开会。桌子中央摆着七页打印稿,全是宣传手册的初版。
“技术部分你来核。”陈浩把文件推给卡尔,“别写‘能量场耦合异常’这种词,写‘机器会炸’就行。”
卡尔皱眉:“太糙了。”
“糙才看得懂。”陈浩说,“咱们不是发论文,是防事故。”
苏珊指着其中一页:“我把十七条缩成七个场景。吃饭、睡觉、修设备、采样本……每个配上后果说明。”
娜娜接过话:“已嵌入语音模块。扫描二维码可触发讲解,支持暂停与重复。”
“挺好。”陈浩点头,“打印五十份,今天下午发出去。”
“发哪儿?”苏珊问。
“食堂门口、淋浴间外、维修站入口、生态区闸机旁、休息厅沙发边。”他一条条数,“哪个地方人待得久,就贴哪儿。”
“要不要加个奖励机制?”卡尔说,“比如扫码学习满三分钟送一分?”
“行。”陈浩说,“你去设个屏,答题对了就给。”
下午三点,第一份手册贴上了展架。
陈浩站在食堂外看着。一个工人路过,顺手拿了一本。翻了两页,撕下一张纸擦手。
他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女工停下来看。她扫了码,耳朵里塞着耳机听了一会儿,点点头,把册子夹进工作包。
又有人围上来问:“这个‘主观意图评估’是啥意思?”
“就是看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陈浩说,“比如你踩了菌丝,说是迷路了,我们查路线记录。要是你绕了三圈才踩上去,那就是故意的。”
“那要是记错了呢?”
“交日志的时候写清楚。不写,就当没理由。”
那人哦了一声,拿了本册子走了。
傍晚六点,五个展架全部布置完毕。
苏珊带着两个志愿者在生态区挂海报。画的是个戴草帽的小人,举着牌子:“我只捡落叶,不挖根。”旁边一行字:“采集许可范围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