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研究中的意外收获(2 / 2)

“还得试试人工干预。”陈浩插嘴,“要是我们在没虫的草上涂点模拟液,能不能让它自己变红,还能多产x7?”

“方案可行。”娜娜点头,“但难点在于获取足够纯净的分泌物样本。”

“不能直接刮一点?”陈浩问。

“量太少。”卡尔计算了一下,“按每只虫每次分泌不足纳克计,我们需要至少一百次采集才能凑够基础测试用量。”

“等太久。”陈浩摇头。

娜娜忽然停顿一秒,光学模块轻微闪烁。

“我有个办法。”她说,“用纳米级吸附膜。”

“啥?”陈浩没听懂。

“一种高吸附性材料。”娜娜解释,“贴在昆虫活动区域,能捕获空气中残留的挥发性成分和微粒脱落物。”

“听着像高科技抹布。”陈浩嘀咕。

“效率比直接采集高。”娜娜不理他,“静置六小时,预计可收集到相当于三十次自然分泌的总量。”

“那就贴!”陈浩立刻同意。

五分钟后,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银灰色薄膜被轻轻贴在那片发红叶子的背面,正好覆盖昆虫常出没的区域。

“现在只能等。”苏珊收起工具,“期间不要干扰试验区,保持环境稳定。”

“我守着。”陈浩主动请缨,“反正我也睡不着。”

“你昨天也是这么说的。”卡尔提醒,“结果凌晨两点就在椅子上打呼。”

“这次不一样!”陈浩挺胸,“我要见证历史性时刻!”

“什么时刻?”苏珊问。

“虫医生正式上岗的那一刻!”他振振有词。

没人接话。

时间一点点过去。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转的轻响和偶尔翻页的声音。

六小时整,娜娜提示吸附完成。她小心取下薄膜,放入质谱仪进样槽。

等待期间,陈浩一直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

苏珊瞥了一眼,纸上写着“虫医生”三个大字,子”。

“别闹了。”她说。

“我是认真的。”陈浩抬头,“这要是能人工培养,以后谁受伤都不用找药箱了。”

“前提是它愿意配合。”卡尔说,“而且我们得搞清楚它靠什么识别目标植株。”

“也许跟光有关。”陈浩想了想,“它专挑亮的住,说明它喜欢强荧光。”

“或者反过来。”娜娜突然开口,“不是它选草,是草在吸引它。”

“什么意思?”苏珊问。

“夜芒草可能释放某种挥发性信号分子。”娜娜说,“只在特定生理状态下产生,用来召唤这种昆虫。”

“共生?”卡尔皱眉,“植物主动叫虫子来帮忙?”

“自然界有不少例子。”娜娜说,“某些花朵会在受伤时释放化学信号,吸引传粉者或防御性昆虫。”

“所以夜芒草不是被动挨宰。”陈浩恍然大悟,“它是开诊所,挂专家号!”

“比喻依然不当。”娜娜说。

但这一次,她没否定结论。

质谱仪警报响起。屏幕上跳出新的匹配结果:吸附物中含有高活性氮杂环化合物,结构与类黄酮x7合成路径中的关键中间体高度相似。

“确认关联。”娜娜宣布,“该昆虫分泌物具备激活植物药用成分的潜在能力。”

屋里安静了几秒。

陈浩慢慢举起手。

“我觉得。”他说,“我们应该给它起个名字。”

“不用。”苏珊说。

“至少编号吧。”卡尔提议,“IS-01,微型节肢生物第一例。”

“太冷了。”陈浩摇头,“它值得更好的。”

他翻开笔记本,在“虫医生”旁边又写下一排字:**夜芒草守护者·一号**。

然后重重画了个圈。

“现在。”苏珊站起身,“准备隔离培养箱。我们要试着把第一只活体转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