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弹出:工坊申请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十点。
紧接着,第二条:后勤组请求领取五米绝缘胶带、三十个微型马达、一批废旧电路板。
“他们开始准备了。”娜娜说。
“这么快?”陈浩看着屏幕。
“第三条。”娜娜继续念,“维修组问能不能借走备用音箱一台,用于声音展区扩音。”
“批了。”陈浩挥手,“全批了。”
苏珊这时回来了,手里抱着一叠彩色纸片。她坐在桌边,开始剪裁圆形贴纸,中间写上编号。
“一号到五十号。”她说,“先做这么多,不够再补。”
卡尔翻看明日排班表,手指在几个名字上停留片刻,然后拿起笔,划掉两人晚班,改成“支援预热布展”。
“我协调好了。”他说,“两小时轮替,不影响主线进度。”
娜娜同步更新物料清单,屏幕上跳出剩余资源统计。
“当前可用边角料充足。”她说,“电机库存余量百分之六十二,LEd灯珠余量百分之四十五,导线长度足够支持三十七个独立项目。”
陈浩靠在椅背上,看着桌上越来越多的小玩意。小红还在摇头,旁边多了个会发光的纸盒子,还有一个用瓶盖和弹簧做的简易弹跳装置。
“你说这些人里,会不会冒出个天才?”他问。
“概率存在。”娜娜说,“根据历史数据显示,重大技术创新中,百分之二十三点七源于非专业背景个体的偶然尝试。”
“那就是有可能。”陈浩笑了,“说不定明天下午,咱们这儿就诞生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发明。”
“也可能是下一个卡住通风口的垃圾。”卡尔说。
“那也是有意义的垃圾。”陈浩抓起小红,举到他面前,“你看它多努力地活着。”
傍晚的饭点到了,食堂开始放饭。但他们谁都没动。
工坊的灯一直亮着。透过玻璃墙能看到里面有人围在桌边焊接,有人蹲在地上调试线路。
娜娜调出实时画面,放大一处角落。一个孩子模样的身影正踮脚把一个小木盒放进展示箱,脸上带着紧张又骄傲的表情。
“那是李工的女儿。”苏珊说,“才八岁。”
“她做了什么?”陈浩问。
“一个会哭的娃娃。”苏珊轻声说,“按一下肚子,就会发出婴儿哭声,还会眨眼睛。”
“……真厉害。”陈浩说不出别的词。
娜娜把这一项加入展示目录,编号十八。
夜深了些,主厅的布置初步完成。三张长桌并排摆开,贴上了苏珊做的彩色标识。每个展位前都有一个编号牌,写着“欢迎触摸”。
“明天就差主持人了。”陈浩说。
“我来。”苏珊说,“反正艺术创作部分还没开工,时间空着。”
“你?”陈浩惊讶,“你不觉得这太简单了?”
“简单才好。”她说,“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让人记住。”
卡尔点头:“我也能顶半小时,只要不让我讲笑话。”
“娜娜呢?”陈浩看向她。
“我可以负责开场说明和技术支持。”她说,“另外,已向广播系统提交定时提醒,每小时播报一次活动预告。”
陈浩站在展厅中央,环顾四周。
桌上摆着那些粗糙却认真的作品,灯光照在它们身上,映出影子。
“这感觉。”他低声说,“比打赢一场战役还踏实。”
苏珊正在贴最后一张标签,手突然停住。
“怎么了?”陈浩问。
“我想出去一趟。”她说。
“现在?”
“明早日出前回来。”她把标签纸收进口袋,“我想到外面看看。”
“外面?”卡尔皱眉,“风蚀区还没完全稳定。”
“我不去远。”她说,“就基地西面那片缓坡,昨晚我看星图,那边的地貌线条……有点意思。”
没人说话。
“我只是想找点灵感。”她补充。
“你一个人?”陈浩问。
“嗯。”
“那你至少带个通讯器。”
她点头,转身走向更衣区。
陈浩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桌上那些等待明天的小发明。
娜娜正在检查最后一个展位的电源接口。
“你觉得她能找到想要的东西吗?”陈浩问。
“不确定。”娜娜说,“但人类获取灵感的方式,从来不在数据预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