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静下来,只有设备运行的低鸣。
陈浩低头翻看打印出的波形图。一页页过去,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他看得头疼,却找不到突破口。
娜娜仍在后台运行模拟。她的语音提示变得缓慢,像是卡顿的录音机。
“第十八次仿真结束。未复现故障场景。”
“继续。”陈浩说,“换个角度试,别光盯着电容切换。”
“建议引入负载动态模型。”她说,“当前模拟假设所有设备恒定耗电,实际情况可能存在瞬时功率变化。”
“那就加上。”他揉了揉眼睛,“把四十七台设备的功耗曲线全塞进去。”
“运算量将增加七倍。”娜娜说,“处理时间预估为九小时。”
“等。”他说,“反正今晚哪儿也不去了。”
苏珊撕掉第三张推演草稿,铅笔被她摔在桌上。咔的一声,笔尖断了。
她没管,弯腰捡起来,换支新的继续画。
卡尔一直守在示波器前。他的手指始终搭在旋钮上,随时准备捕捉下一个异常信号。腿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像有根线在里面拉扯,但他没动。
陈浩看着他们三个,忽然觉得累得不行。
早上还信心满满,以为打通夹层就能一路顺下去。结果现实甩来一巴掌,打得人晕头转向。
他翻开笔记本,在“设备适配”那一栏划了个叉。
抬头看屏,红色警报还在闪。
他伸手点了点其中一个小点。
“供氧模块……你再给我闹一次试试?”
话音落下,那盏红灯忽然熄了。
所有人同时转头。
三秒钟后,它又亮起来,一闪,两闪,然后稳定常亮。
“恢复了?”苏珊盯着日志刷新。
“自动重启,未报错。”娜娜确认,“当前输出正常,供氧流量回归标准值。”
“照明呢?”
“主灯带仍处于锁定状态,备用线路关闭。”
“中继节点?”
“最后一次重启时间为七分钟前,目前运行平稳。”
陈浩盯着供氧模块的状态条,绿色进度缓缓推进。
“它自己好了?”
“不排除临时性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娜娜说,“或局部电路自愈。”
“放屁。”陈浩低声说,“哪有电路能自愈的。”
苏珊站起身,走到终端前重新调取数据。她把前后半小时的日志拉出来,逐秒比对。
忽然,她停下。
“等等。”她放大一段波形,“你们看这里。”
陈浩凑过去。
屏幕上,一条细微的波动出现在供氧模块恢复前的瞬间。极短,几乎被噪音淹没。
“这是什么?”
“不像电源输出。”她说,“倒像是……设备本身发出的反馈信号。”
“设备主动回应了电源?”
“有可能。”娜娜调出协议分析,“检测到未知握手序列,在标准通信协议之外。”
“机器学会了打招呼?”陈浩咧嘴,“还挺礼貌。”
没人笑。
卡尔轻声说:“会不会是……某种自适应机制?设备在尝试匹配供电节奏?”
“被动适应变成主动?”苏珊皱眉,“可这些设备出厂时没这个功能。”
“但现在有了。”卡尔指着波形,“你看,它发出信号后,电源那边也有微小调整。幅度很小,但存在。”
娜娜立即开始比对双向数据流。
十分钟后,她抬起头。
“确认存在双向交互迹象。在故障发生后的第七次重启中,供氧模块向电源控制系统发送了校准请求,延迟0.4秒后,输出波形出现微调,偏差减少百分之六十一。”
陈浩猛地坐直:“它是自己找到了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