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块矿芯取出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它只有巴掌大,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断口处能看到细密的网格纹路,像是某种规则排列的晶体结构。
“不像天然形成的。”苏珊用手电照着看,“这种均匀度,更像是……被制造出来的。”
“工厂流水线?”陈浩接过矿芯,沉甸甸的,冰凉。
“不排除。”
“那咱们真是捡到宝了。”他笑了,“不仅能当材料,还能当收藏品卖。”
“前提是能安全运回去。”娜娜提醒,“当前作业区西侧应力值上升0.3%,虽未达警戒线,但趋势明显。”
“那就换个位置。”陈浩说,“别在一个地方死磕。”
他们转移阵地,选在矿脉凸起岩基的南侧,这里地质更稳,支撑结构完整。
第二次切割顺利很多。机器适应了海底压强节奏,电压输出也调到了最佳区间。十五分钟后,第二块矿芯成功取出,尺寸更大,完整性更好。
“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苏珊记录数据,“按这个速度,每天可采集三到五块标准矿芯。”
“够用了。”陈浩点头,“先不贪心,稳住再说。”
卡尔擦了把汗,虽然穿着潜水服,但他额头还是渗出了湿气。“这活儿比修反应堆累,至少那边有空调。”
“你要是嫌热,下次我让你去种菜。”陈浩把记录板递过去,“写一下设备运行日志。”
“还得我动手?”
“你是工程师,不是搬运工。”
两人斗嘴时,苏珊突然抬手:“等等。”
她盯着终端屏幕,“气体成分有轻微变化,甲烷浓度上升0.2%。”
现场安静下来。
“是否触发警报?”卡尔问。
“未达阈值。”娜娜查看数据,“目前为0.48%,警戒线是0.5%。建议暂停作业三分钟,观察趋势。”
陈浩挥手:“停机。”
机器熄火,水流恢复平静。
三十秒过去,数值停在0.49%,不再上升。
“虚惊一场。”卡尔松口气,“可能是沉积层自然释放。”
“不能排除内部气体通道的可能性。”娜娜说,“建议在下一作业点增设气体采样环节。”
“记上了。”陈浩在记录板划了几笔,“下次提前打孔检测。”
他们继续试采,改用更短的冲程,每次只进两厘米,确保扰动最小。到第六次作业时,流程已基本跑顺,团队配合默契,没人再紧张兮兮地盯着仪表。
最后一块矿芯取出后,陈浩下令收工。
“今天到这儿。”他说,“成果不错,没出事,还拿到了真家伙。”
他们在矿点外围立了观测桩,标出作业边界,又设了信标,频率加密,密码还是陈浩随便输的六位数。
“下次来不至于找不着北。”他拍了下桩子。
卡尔正在拆设备,把切割头卸下来检查磨损情况。苏珊提交了开采日志,顺手关掉终端。娜娜站在高处,仍在扫描矿体,机体散热口微微冒雾,像是在思考。
陈浩最后看了眼那片矿壁。
幽蓝的光静静闪着,像呼吸。
他转身要走,忽然听见脚下传来一声极轻的“咔”。
很短,像是石头错位。
他低头,脚边的沉积层出现一道细缝,不到半厘米宽,但一直延伸到矿体下方。
“等等。”他喊。
其他人停下动作。
“怎么了?”
他没回答,弯腰捡起一块碎石,轻轻丢进裂缝。
石头落进去,没声音。
三秒后,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什么东西塌了一角。
娜娜的警报灯闪了一下。
“地层位移确认。”她说,“裂隙正在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