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跑出去找,很快拖着一根锈迹斑斑的钢缆回来。两人一头绑在支撑架顶端,另一头固定在远处的地桩上,反向拉紧。
“再加一块。”陈浩说。
第四块配重放上去。屏幕上的曲线跳了一下,然后趋于平稳。
“形变停止。”娜娜说,“结构重新平衡。”
“看来这招有用。”陈浩笑了,“废物利用,省钱省事。”
“承重能力达到预期标准。”她看着最新数据,“较原始墙体提升百分之五十一。”
“比模拟还高?”苏珊惊讶。
“实际材料兼容性优于预测。”她说,“硅晶颗粒与树脂结合良好,形成稳定网络结构。”
“那就是成功了?”卡尔拍了下手。
“初步成功。”娜娜纠正,“仍需全面测试。”
“但至少不用再打更多钢桩了。”陈浩靠回水泥墩,“省下的力气能干别的。”
苏珊合上记录本,把笔插进衣袋。卡尔拆下注浆管,擦干净后叠好空桶。
娜娜站在设备旁,散热口微微发红,光屏不断刷新着应力图,颜色从红转绿。
陈浩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扭伤的地方还在疼,但他没吭声。
“下一步怎么办?”苏珊问。
“准备全面施工。”娜娜说,“需要更多矿石和树脂储备。”
“我去挖第二批。”陈浩活动了下脚踝。
“你不适合连续作业。”她说,“建议休息十二小时。”
“我没那么娇气。”他站起来,扶着墙,“再说,这事总得有人干。”
“我可以远程指引采样路线。”她说,“避开不稳定区域。”
“那你可得看紧点。”他咧嘴一笑,“上次差点把我送进地缝。”
“那次是你偏离预定路径。”
“地形逼我的。”
“下次我会提前预警。”
“行。”他点头,“你负责盯路,我负责出力。”
苏珊看了眼手表:“现在是早上七点十七分。如果中午前能把新一批材料准备好,下午就能开始大面积加固。”
“时间够。”卡尔说,“模具我已经做了三个,随时能用。”
“树脂存量还能支撑两次注浆。”苏珊补充。
“那就这么定了。”陈浩拿起折叠铲,“等我把脚包扎一下,马上出发。”
他转身要走,娜娜突然叫住他。
“这个。”她递过一个小型定位器,“贴在衣服内侧,实时监控移动状态。”
“又是小学生手表那一套?”
“更精确。”
“好吧。”他接过塞进兜里,“你们别在我回来之前把墙改得我不认识。”
“不会。”卡尔说,“等你带料来,我们再动手。”
陈浩挥了挥手,一瘸一拐走出基地。
三人留在原地。
娜娜站在设备旁,机体轻微震动,风扇转速提高。她的光屏持续运行,新材料的应力分布图正由红转绿。
苏珊翻开发记录本,笔尖落在纸上沙沙响。
卡尔把工具收进箱子里,抬头看了眼墙体。
风刮过屋顶,防水布轻轻晃动。
娜娜突然抬头,看向陈浩离开的方向。
“他偏离预定路线七米。”她说。
苏珊停下笔:“为什么?”
“前方出现塌方痕迹。”娜娜调出地形图,“他正在绕行。”
“通知他小心。”苏珊说。
娜娜指尖轻点,发送指令。
几秒后,通讯器传来陈浩的声音:“收到。这边土松,我贴边走。”
“保持距离。”娜娜说,“右侧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存在滑坡风险。”
“知道了。”他声音有点喘,“这破路比我减肥还难坚持。”
苏珊忍不住笑了下。
卡尔从工具房探出头:“他还能开玩笑,说明状态不错。”
“他的心率目前每分钟八十九。”娜娜说,“属于轻度负荷区间。”
“比我当年跑八百米快。”苏珊合上本子,“希望他真能搞到东西。”
“概率为百分之六十八。”娜娜说,“前提是矿石未被地下水侵蚀。”
“不算高啊。”
“已经比昨天高了二十三个百分点。”
苏珊愣了下:“你是说……我们今天其实进步了?”
娜娜没回答,只是光屏切换到了新的施工流程图。
卡尔拿着成型的模具走出来:“这个能用。明天直接套上去钻孔。”
“放那边。”苏珊指了指临时货架,“等陈浩回来再确认尺寸。”
娜娜站在原地,机体轻微震动了一下。散热风扇转速提高了半档。
远处,陈浩的身影出现在山坡拐角。他停下脚步,举起扫描仪对准岩壁。
“看到露头了。”他说,“颜色发青,应该是你要的那种。”
“开始采样。”娜娜回复,“每次取样不超过五百克,避免结构性破坏。”
“明白。”他掏出折叠铲,插进岩石缝隙。
铲子卡了一下,他用力一撬。一块拳头大的矿石掉了下来,砸在脚边。
“第一块到手。”他捡起来塞进麻袋,“还挺沉。”
“上传数据。”娜娜说。
他按下扫描仪按钮。绿灯闪了两下。
“已接收。”她说,“初步分析符合预期。”
“还有两块。”陈浩抬头看岩层,“上面那块更大。”
他往上走了几步,踩在一块斜坡上。脚底碎石滚落,滑下去几米才停下。
“小心。”娜娜声音紧了些。
“没事。”他稳住身子,“就是路烂。”
他再次举起铲子,对准上方裂缝。
这一次铲子顺利插进去。他用力一扳——
整片岩层发出一声闷响。
陈浩猛地后退,但右边地面已经开始松动。
他左脚踩空,整个人向坡下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