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布局装好后,整个管道变成S形弯曲,水流路径明显拉长。他们重新固定支架,检查每个接头,确认无松动。
第三次测试开始。
阳光依旧明亮,洒在倾斜的金属板上。水缓缓流入第一段管道,沿着弯曲路线向前推进。
陈浩坐在屋顶边缘,背靠烟囱,双腿悬空。他手里捏着那段废弃的细管,一下一下掰直又弯回去。
十分钟,升温明显。
十五分钟,接近三十五度。
“快了。”他喃喃。
二十分钟,温度计停在三十六度,不再上升。
他盯着读数,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
“就差四度?”他声音有点哑,“四度啊!”
“当前最大理论输出为三十七度。”娜娜说,“受限于集热面积与环境散热速率。”
“也就是说,咱们已经到头了?”
“以现有结构而言,是的。”
陈浩没动,也没说话。他低头看着手里的细管,把它掰成了一个歪歪扭扭的Z字形。
远处传来风掠过屋顶的声音,吹得铁皮轻微震动。
他忽然笑了下。
“你知道最惨的是什么吗?”他问。
“请说明。”
“我以为我们是在进步。磨铁板、搭架子、接水管、改角度、调水流、换布局……每一步都挺像那么回事,好像离成功越来越近。结果呢?折腾一上午,就为了证明一件事——这玩意儿本来就不行。”
“过程有价值。”
“可我要的是热水。”
“下次可避免相同错误。”
“可我还是洗不了澡。”
他把细管扔在地上,仰头看天。太阳已经升到头顶附近,光线直射下来,晒得人头皮发烫。
“再等等。”他说,“太阳还没到最高点。”
“当前光照强度已达峰值。”
“也许差那几分钟。”
他坐着不动,眼睛盯着出水口。那里还在滴水,缓慢而均匀,温度始终停在三十六度上下。
娜娜站在旁边,机身微微朝向他,光学镜持续刷新数据。
“建议停止本次测试。”她说,“记录参数,明日重新评估。”
“我不想认输。”
“这不是输赢问题。”
“对我来说就是。”
他抬起手,挡住阳光,眯眼看那片反射光斑。光点落在装置中央,晃动着,像是在嘲笑什么。
“你说咱们是不是太认真了?”他忽然问。
“所有操作均基于合理推演。”
“我不是说技术。我是说……咱俩在这儿,又是测又是改,搞得跟真能弄出个太阳能热水器似的。其实呢?一堆破铜烂铁,几个废桶烂管,连个像样的密封圈都没有。你还一本正经给我讲热平衡。”
“知识应用不分条件。”
“可结果分。”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心全是老茧和擦伤,指甲缝里嵌着黑灰。他记得昨天还觉得自己挺厉害,能爬上屋顶干活,能亲手打磨铁板,能和机器人一起解决问题。
现在只觉得累。
“你说我图什么?”他问。
“改善生存条件。”
“说得对。我想洗澡,想喝热水,想过点像人的日子。可现实是,我连让自己暖和一下都做不到。”
“不代表永远做不到。”
“可今天做不到了。”
“是。”
“你倒是诚实。”
他深吸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汗水浸透衣领,贴在背上冰凉。
“再试最后一次。”他说。
“怎么做?”
“我不知道。”他摇头,“但我不能就这么走。”
他站起来,走到装置前,伸手摸每一寸管道,每一个接口。他趴下去,从底下往上看支架的阴影,看阳光怎么落在金属板上。
“光……是不是没照满?”他忽然说。
“照射覆盖率百分之八十二。”
“剩下的呢?”
“被支架遮挡。”
“能不能挪一下?”
“结构承重限制。”
他不说话了,蹲在那里,盯着那一小片阴影。
日头高悬,铁皮发烫,水仍在流,热却不来。
陈浩伸手握住出水口,感受最后一股水流滑过指尖。
温度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