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是土地给的。”陈浩弯腰提起一台犁具,“但工具决定你能吃几碗。”
他把犁推到一块硬土前:“谁愿意试试?不用牛,也不用机器,就人推,感受一下轻重。”
两个年轻工人对视一眼,走上来一人扶一边。
“往前走就行。”他说,“别用力,让它自己吃土。”
两人推着往前走了十米,突然停下。
“这么轻?”其中一个惊讶,“我刚才都没使劲。”
“转向也顺。”另一个转了个小圈,“不像老犁,拐弯得喊口号。”
娜娜按下播放键,视频开始演示:旧犁耕作时牛喘气冒汗,进度缓慢;新犁由单人操作,线条笔直,翻土均匀。
她又拿出一块旧犁铧和一块新的,用钢锉分别刮了几下。
旧的刃口立刻卷边,新的纹丝不动。
“材质不同。”她说,“抗磨损能力提升三倍以上。”
人群安静了几秒。
“听着是不错。”之前抽烟的老农站起来,“可万一坏了咋办?零件配不上,不得闲着?”
“问题问得好。”陈浩拍拍机身,“所有改动我都记了档,哪个部件动过、为啥动、改成什么样,全在册。以后维修按图索骥,不怕找不到路子。”
“那你这玩意儿贵不贵?”又有人问。
“不卖。”他说,“免费试用。明天我在东二号地块实测耕地,谁感兴趣来看。要是翻得不如老犁深,我当场把这台砸了给你们当废铁卖。”
全场哄笑。
“你敢这么说,我就去看看。”年轻工人说。
“我也去。”另一个接话。
老农没说话,掐灭烟头,看了眼那台标着“一号”的犁具,转身走了。但临走前,脚步慢了一下。
---
傍晚,太阳偏西,东二号地块边缘,三台犁具并排停着,轮子压进松软的土里。
陈浩蹲在一侧,检查轮胎气压。娜娜站在另一头,调试明日要用的监测桩。
“人都通知到了?”他拧紧气嘴,站起身。
“十七名潜在使用者中,九人确认到场,五人表示观望,三人未回应。”她说。
“一半以上肯来就成。”他拍掉手上的灰,“只要亲眼看见效果,剩下的人自然会跟。”
“演示区域已划定,长度五十米,宽度符合标准耕道。”她调出地图,“土壤湿度适中,适宜展示破土能力。”
“那就没毛病了。”他活动了下手腕,“等明天他们看到那道深沟,估计连晚饭都不吃了,直接冲过来抢。”
她合上终端:“建议保留一台备用机,以防突发状况。”
“还是你想得周全。”他点头,“万一有人非得当场试用,咱也不能让人空着手回去。”
他走到“一号”犁前,伸手摸了摸犁铧边缘。
“这东西,总算要走出车间了。”他说。
远处传来收工铃声,工人们三三两两往宿舍走。有几个路过这里,停下看了一眼,指指点点地说了两句,笑着走开了。
他没理会,只是把犁具往里推了半米,避开路边积水。
“明天第一趟,必须稳。”他说,“不能歪,不能卡,更不能趴窝。”
“已设定最优牵引模式。”她说,“初始入土角十八度,可自动微调。”
“那就让它好好表现。”他拍拍机身,“别给咱这一个月的加班丢脸。”
他掏出水壶喝了一口,仰头看了看天。
云层薄了,风也小了。
适合耕地。
他放下水壶,弯腰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划了条直线。
从起点,到终点。
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