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朝上,正好接住最后一缕余晖,镜面上的光斑轻轻晃动,渐渐映出了模糊的景象。那是 1987 年大三的画面:省博物馆的展柜里,三族碑的拓片旁整整齐齐地放着他们的考察笔记,《典籍总目》摊开在展柜中央,纸页上的签名清晰可见,旁边的小展柜里放着半块青铜镜,镜沿的花纹和他们手中的这面正好契合;江南大学的实验室里,门牌上用金色的字写着 “共生研究小组”,他、海蓝蓝、王影儿正围着一张长桌,桌上的青铜鼎里,金色粉末在柔和的灯光下轻轻流动,像是有生命一般;水族圣地的晒谷场上,老人们坐在竹椅上,手里捧着泛黄的《水府真经》,一字一句地教孩子们认读上面的文字,孩子们的小手上,用蓝色的颜料画着小小的鱼形符号,在阳光下闪着可爱的光。
“明年见。”
海蓝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晚风的清凉。虞明回头,看见她正站在省文物局的车旁,帆布包上的金色莲花在车灯的光线下闪着微光,红绸带系在帆布包的拉链上,被晚风轻轻吹起,像是一只红色的蝴蝶在暮色里飞舞。
他记得海蓝蓝说过,这朵莲花是她昨天在典籍库休息时,用针线一点点绣上去的,莲花中心还绣了个小小的 “蓝” 字,针脚细密,满是心意。
王影儿站在海蓝蓝身边,怀里抱着那本《本源考》,指尖正轻轻拂过书脊上的花纹,见虞明看来,她笑着挥了挥手,眼底的光芒比车灯还要明亮。
虞明也对着她们挥了挥手,掌心还残留着青铜镜的余温,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典籍总目》,蓝布上的樟木香气还在,那是从藏经洞带出来的古老气息;典籍的纸页带着微微的温度,那是他们今天反复翻阅留下的暖意;青铜镜的余温在指尖萦绕,那是跨越千年的时光印记。
他忍不住感慨,大二故事已经圆满落幕,他们用青春的勇气闯过了藏经洞的难关,用坚持补全了失传的典籍,用真诚兑现了对三族先祖的承诺,交出了一份属于他们的青春答卷。
而大三岁月,将会带着藏经洞的真章、青铜镜的本源之力、三族世代相传的约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他们的新篇章 —— 那是关于守护的篇章,是关于传承的篇章,更是关于青春与梦想的篇章。
省文物局的车缓缓启动,车灯照亮了前方铺满碎石的小路,把路边的芦苇影拉得长长的,投在地面上像是一幅流动的画。
虞明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鄱阳湖,看着那尊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的崖壁 —— 藏经洞就藏在那崖壁之后,藏着千年的秘密,也藏着他们的回忆 —— 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晚风从车窗缝隙吹进来,带着鄱阳湖特有的湿润气息,拂过他手中的《典籍总目》,纸页轻轻翻动,像是在诉说着未完的故事。
虞明握紧了典籍,心里清楚,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1987 年的秋天,省博物馆的展柜前,他们还会续写属于三族的传奇,续写属于青春的答卷。
正是:
石洞藏经终得见,青铜照影本源显。
大二答卷书春秋,大三再探新天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