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食堂奇遇(一)
—— 水族后裔的自白
“虞明!你果然在这儿!”
她的运动鞋在水磨石地面上打滑,手里攥着的实习手册边角卷得厉害:
“陈宇和慧灵都在外面等你,张主任说七点准时发车,这可是我们大一第一次野外实习!”
食堂的木门 “吱呀” 作响,王影儿背着双肩包冲进来,校服外套的拉链卡在一半,露出里面印着 “鄱阳湖实习队” 的白色 t 恤。
清晨的食堂像座刚从湖底浮起的楼阁,蒸汽从蒸笼里袅袅升起,在窗玻璃上凝成水珠,顺着 “江南大学后勤处” 的红色字样蜿蜒而下,像条微型的溪流。
虞明站在水族窗口前,鼻尖萦绕着包子的麦香、海带粥的咸鲜,还有股若有若无的鱼腥,三种气味交织成奇异的芬芳,让他想起子夜考古时探方里的气息。
窗口上方的木牌写着 “水族特色早餐”,字迹是用毛笔写的,笔锋间藏着水族文特有的波浪形弯钩。
“要海带粥吗?” 穿蓝布围裙的阿姨突然开口,铁勺在粥桶里搅动的声响像鱼群摆尾。她的指甲修剪得圆润,指腹上有层薄薄的茧,舀粥时手腕转动的弧度,与海蓝蓝画青铜鱼纹时的手势惊人地相似。
“加勺鱼露更鲜,这是我们水族的秘方,用太湖银鱼发酵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成。” 阿姨的声音压得很低,尾音带着水波纹般的颤动,当她将粥碗推过窗口时,虞明看见她耳后有片暗蓝色的胎记,形状像片舒展的莲叶,位置与海蓝蓝耳后的鳞片完全对称。
往影儿突然注意到水族窗口的阿姨,眼睛瞬间睁大,“您是... 海婆婆?我太爷爷的日记里画过您的画像!”
阿姨的铁勺猛地磕在粥桶边缘,发出 “当” 的脆响。粥桶里的海带丝突然直立起来,在粥面上组成水族文的 “警惕” 二字,转瞬又散开成细碎的丝缕。
“小姑娘认错人了。” 她的声音紧绷,围裙下的裙摆轻轻晃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布料下游动。
虞明的目光落在她的布鞋上,鞋面绣着的双鱼图案正在缓慢变色,鱼尾处的金线随着阿姨的呼吸明暗交替。
“不会错的!” 王影儿从背包里掏出太爷爷的日记,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泛黄的纸页上画着个穿蓝布衫的女子,正在给穿日军制服的人递粥,女子耳后的胎记与眼前的阿姨分毫不差。
“1943 年 10 月 17 日,‘鱼婆婆’在日军食堂当厨娘,用鱼露毒死了三个看守,救走了七个水族姐妹。”
日记旁的插画里,女子的围裙下露出半截银色的鱼尾,鳞片上反射着月光。
阿姨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迅速从窗口探出身,用铁勺在王影儿的实习手册上敲了三下。
虞明注意到粥桶里的鱼露正在冒泡,气泡破裂的瞬间,食堂的吊扇突然加速转动,吹得桌上的油条纸袋哗哗作响,掩盖了她们的对话声。
“跟我来后厨。” 阿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促,她掀起蓝色的门帘时,虞明瞥见门帘内侧绣着的青铜鼎图案,与王影儿带来的那尊小鼎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