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考工记
辩论赛结束后的黄昏,虞明抱着摞资料往实验室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条沉默的河。转角处突然传来清脆的铃铛声,海蓝蓝从香樟树下跑过来,发间的莲花银饰随着步伐轻晃,手里还抱着个精致的木盒。
“等等!” 她气喘吁吁地喊住他,脸颊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这个给你,算是辩论赛的‘战利品’。”
打开木盒,里面躺着枚手工雕刻的桃木书签,上面刻着双鱼戏珠的图案,鱼眼处点着金漆,边缘还描着圈细金线。
“我照着你那个青铜鱼形徽章刻的,” 海蓝蓝的声音细若蚊蚋,“上面的符文,我查了《道藏》,是护佑平安的意思。”
虞明指尖触到书签上的刻痕,深浅不一的纹路里,仿佛还留着她掌心的温度。
正要道谢,实验室方向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系里的学弟神色慌张地跑过来,眼镜都歪了:
“学长!宋代沉船出土的瓷器在修复时出问题了,古教授让你们赶紧过去!” 实验室助理小李,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道。
虞明和海蓝蓝对视一眼,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朝实验室赶去。一路上,虞明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些精美的宋代瓷器,它们在海底沉睡了千年,本以为重见天日便能完整展现昔日风采,如今却状况百出,令人揪心。
两人赶到实验室时,只见古教授正站在操作台旁,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操作台上,几件刚刚修复好的青白瓷瓶静静躺着,然而,原本光洁的瓶身此刻却爬满了细密的裂纹,在实验室的灯光下,犹如一张张大网,肆意蔓延,似乎要将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瓷器彻底吞噬。
“这批瓷器在水下泡了千年,胎质早就酥松得如同豆腐渣了。” 古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声音中透着深深的焦虑,“我们在修复时采用了现代黏合剂,本想着能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可没想到,反而引发了严重的应力反应。”
说着,他指向显微镜下的图像,只见那些原本紧密相连的胎质结构,如今已被一道道裂缝撕扯得支离破碎。
“你们结合之前辩论赛中探讨的思路,好好想想,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
海蓝蓝轻轻走上前,附身凑近仔细观察着瓷瓶,她脖颈间的佛牌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片刻后,她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或许我们可以试试古法?”
说着,她迅速从随身的帆布包中掏出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 “陶记” 二字古朴苍劲。
“宋代的《陶记》里记载,当时修复瓷器会用糯米汁混合石灰做黏合剂,这种天然材料说不定能减少对脆弱胎质的损伤。” 她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寻找着相关记载。
虞明则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 3d 扫描数据,那些复杂的线条和图形在他眼中逐渐构建出瓷器内部的微观结构。突然,他眼睛猛地一亮,兴奋地说道:
“但是糯米汁的黏合强度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微型支架,这样既能给瓷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又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任何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