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事伏诛的次日清晨,第七营后勤营区的积雪被晨光镀上一层冷金。往日里排队领粮时此起彼伏的抱怨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士兵们接过冬衣时指尖传来的厚实触感,以及粮袋落地时沉甸甸的闷响。那批被克扣的冬衣用料扎实,兔毛内胆蓬松柔软,裹在身上便能将北境刺骨的寒风隔绝在外;新运到的粮草更是颗粒饱满,伙房飘出的米粥香气里,终于有了久违的米油醇厚味道。不过短短三日,士兵们脸上的菜色便褪去大半,巡逻归来时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了几分。
沈清辞立在营门高处,望着下方井然有序的景象,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她借着整顿后勤的契机,顺势清查了营中账目,将几个与王主事勾结的小吏革职查办,又提拔了两名清廉干练的军需官,第七营的内部管理终于捋顺,将士们看向她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真切的信服。可这份威望带来的安稳,却始终压不住她心底那根紧绷的弦——王主事货单夹层里那个模糊的飞爪印记,如同跗骨之蛆,总在夜深人静时浮现眼前,提醒着她,潜藏的敌人从未真正远去。
三日后,雪后初霁。沈清辞身着玄色劲装,外罩一件素色披风,带着十名亲兵例行巡查狼啸峪外围的边防哨卡。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阳光洒在积雪上反射出刺眼的白光,寒风刮过脸颊,像无数细针扎刺。行至正午,队伍途经一处山谷隘口,远远便望见几顶毡房和简陋的摊位,正是附近边民自发形成的小型互市。她勒住马缰,看着亲兵们冻得通红的脸颊,低声吩咐:“此处休整半个时辰,补充些热食再走。”
这处互市规模极小,十几个摊位沿着隘口两侧铺开,摊主多是满脸风霜的山民与牧民。他们将兽皮、草药、风干的肉干摆在木板上,与过往的小商队交换盐巴、铁器和粗布。沈清辞让亲兵们在一旁歇息,自己则掀掉披风的兜帽,装作寻常将领的模样,信步走在集市中。她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摊位上的货物,耳朵却始终警惕地捕捉着周围的声响——边民的闲聊里,往往藏着最真实的边境动静。
“……前儿个夜里,俺从老鹰沟那边回来,差点没把魂吓飞!”一个缺了颗门牙的老猎户蹲在火盆旁,手里攥着个粗瓷酒碗,呷了口劣酒,声音压得极低,却还是顺着风飘进了沈清辞耳中。
他对面的牧民闻言,往火盆里添了块柴火,笑着打趣:“咋了?难不成是碰上狼群了?这季节的狼崽子,可不缺吃食。”
“狼群算个啥!”老猎户猛地放下酒碗,眼神里还带着未散的惊惧,“是一队商队!大半夜的,连个灯笼都不打,就闷头往沟里走。那车轱辘压在雪地上,声音沉得很,一听就装着重货!”
“商队?”牧民皱起眉头,满脸疑惑,“老鹰沟那地方,连条正经路都没有,官道绕着它走,哪有商队往那儿去?还敢走夜路?”
“俺也纳闷啊!”老猎户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要贴到对方耳边,“俺当时躲在山石后头,偷偷瞧了一眼。那队伍前头打的旗子,黑底子上绣着个怪鸟,尖嘴利爪的,模样凶得很,像是……像是只黑鹰!”
“黑鹰”二字入耳,沈清辞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指尖瞬间冰凉。她强压下心头的震动,若无其事地走到旁边一个卖烤饼的摊位前,掏出几枚铜钱:“老板,来三个烤饼。”摊主麻利地用油纸包好饼子,递到她手中。借着这个动作,沈清辞微微侧过身,将老猎户那边的对话听得更清楚。
“黑鹰旗?”牧民挠了挠头,满脸茫然,“没听说过哪家商号用这旗号啊?咱们这地界的商队,不是‘盛昌号’就是‘通远记’,哪来的黑鹰?”
“可不是嘛!邪门就邪门在这儿!”老猎户往四周扫了一眼,确认没人注意,才接着说道,“那队伍里的人,看着也不像寻常伙计。一个个都穿着黑袄,眼神凶得很,腰间还别着家伙,走路轻得跟猫似的,一点声响都没有。他们在沟里那个废弃土堡旁边停了小半个时辰,好像在等什么人,后来又悄没声地往北边去了……那可是……可是往界碑外的方向啊!”
界碑外!沈清辞的心猛地一沉,握着烤饼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油纸被捏得发皱。姐姐沈清鸢在京城发来的密信里,曾提到过与二皇子生母柔妃有关的“黑鹰图腾”;王主事的货单上,有那个模糊的飞爪印记;如今,又冒出一支打着黑鹰旗、往敌境方向去的神秘商队。这些线索,像一条条无形的线,渐渐在她脑海中交织在一起。
她不动声色地咬了口烤饼,温热的饼香驱散了些许寒意,却压不住心底的波澜。待亲兵们都补充完食物,她翻身上马,声音依旧平静:“继续巡查。”队伍缓缓离开互市,朝着前方的哨卡行进,仿佛刚才那场关于黑鹰商队的对话,从未发生过。可沈清辞的脑海里,早已翻江倒海——这支商队走私的,绝不可能是普通的盐铁或布匹。他们选在老鹰沟这种偏僻险峻的地方,夜间潜行,护卫精悍,还敢往敌境方向去,所图必然不小。那些“重货”,会是军械?是情报?还是……比这更危险的东西?
更让她心惊的是,姐姐在京城查到的黑鹰,与二皇子生母有关;而北境的黑鹰,却伸向了敌境。这背后的网络,恐怕比她想象的还要庞大、还要复杂。
夕阳西下时,沈清辞终于带着队伍返回狼啸峪主营。她刚下战马,便径直走向中军帐,吩咐亲兵:“把军中最详尽的北境舆图取来。”不多时,一幅巨大的羊皮舆图被铺在案上,上面用墨线细致地勾勒出山脉、河流、关隘与界碑,甚至连一些偏僻的山沟和小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沈清辞提着一盏油灯,俯身凝视着舆图。她的手指从狼啸峪出发,沿着防线缓缓向北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地名上——“老鹰沟”。这里位于狼啸峪东北方向约六十里处,是一片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舆图上用虚线标注着几条隐秘的小径,蜿蜒穿过群山,绕过主要关隘,直抵界碑之外。因其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巡逻队往往只能在外围巡查,难以深入腹地,一直是第七营防区的薄弱环节。
老猎户提到,商队在废弃土堡旁停留过……沈清辞的目光在老鹰沟区域仔细搜寻,很快找到了一个用朱砂标注的小圆圈——那是一座前朝遗留的戍堡,规模不大,早已废弃多年,因位置太过隐蔽,在一些新绘制的简易舆图上,甚至已经被省略。她指尖轻点那个圆圈,眼中闪过一丝笃定:这里,很可能就是黑鹰商队的秘密中转点,或是他们与外界接头的地方!
必须立刻去查探!这个念头在沈清辞脑海中愈发清晰。可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打草惊蛇,不仅会让黑鹰商队的线索中断,还可能危及姐姐在京城的调查。老鹰沟地处防区边缘,情况复杂,除了黑鹰商队,说不定还有敌军的小股部队或马匪流窜。若是大张旗鼓地派兵前往,必然会引起注意;可若是只带几个人,又恐应付不了突发状况。
最好的办法,是亲自带领一小队绝对可靠的精锐,秘密潜入侦查。沈清辞首先想到的是秦岳——他的防区与狼啸峪相邻,为人沉稳,作战经验丰富,前几日处理王主事余党时,也颇为配合,看起来值得信任。可转念一想,她又犹豫了。此事牵涉太深,不仅关乎北境边防,还可能牵扯到京城的皇室隐秘,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她不能轻易将秦岳卷入其中,万一他与黑鹰有所关联,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不能借助外营的力量,那就只能动用第七营自己的人。络腮胡和“黑鸦”这几日表现得极为得力,络腮胡麾下有几个出身猎户的老兵,熟悉山地地形;“黑鸦”则擅长隐匿追踪,手底下的人都是百里挑一的潜行高手。这两人经过这些时日的磨合,已然对她心服口服,是眼下最合适的人选。
沈清辞沉吟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她拿起案上的令牌,对帐外喊道:“传我的命令,让络腮胡和‘黑鸦’即刻来中军帐见我,不得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