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不敢狂妄,”沈清辞谨慎回答,“但第七什的进步有目共睹。若百夫长允许,我们愿意在比武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陈启明站起身,在帐中踱步。他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军人的直觉告诉他沈青的方法确实有效;另一方面,多年的军营经验又让他对这种打破传统的行为感到不安。
最终,实战经验占了上风。
“好吧,”陈启明停下脚步,“我允许你继续尝试。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不得再与其他什发生冲突;第二,大比武中必须进入前三。若做不到,就老老实实回归传统训练方法。”
沈清辞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属下遵命!”
离开军帐时,天色已晚。沈清辞走在回营的路上,心中既感压力又充满动力。陈启明的条件虽然苛刻,但也给了她正式证明自己的机会。
回到第七什的营区,士兵们立即围了上来,关切地询问百夫长召见的原因。
沈清辞没有隐瞒,将陈启明的条件和要求如实相告。
“前三?”赵大眉头紧锁,“全营十二个什,强手如云,这个目标不容易啊。”
李顺却信心满满:“我相信咱们能做到!这一个月来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沈清辞看着眼前这群已经脱胎换骨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百夫长给了我们机会,接下来就看我们的表现了。从明天起,训练要更加刻苦,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十个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在夜空中回荡。
接下来的日子,第七什的训练更加刻苦。沈清辞根据陈启明的提醒,稍微调整了训练方式,避免过于引人注目。但在内部,她引入更加精细的协同训练方法。
她将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敏捷开发”理念融入训练,将大目标分解为小任务,每完成一个阶段就进行总结和改进。士兵们不仅训练技能,还学习战术思考和团队决策。
令人惊喜的是,赵大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潜力,经常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李顺则以其细心和耐心,帮助其他士兵克服训练中的困难。王五虽然资质普通,但勤能补拙,成为训练最刻苦的标兵。
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沈清辞注意到士兵们在泥泞中训练时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没有任何人抱怨。这种自觉和自律,已经深深融入这个团队的血液中。
训练结束后,沈清辞意外地发现士兵们自发地留下来,讨论如何改进一个阵型转换的细节。没有命令,没有要求,完全是出于对卓越的追求。
“什长,”李顺兴奋地跑过来,“我们发现如果调整第三步的转身角度,转换速度可以再快一点!”
沈清辞看着这群满身泥泞但眼中发光的士兵,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的现代管理理念,不仅在这个古老的世界生根发芽,还开出了意想不到的花朵。
夜幕降临,沈清辞独自站在校场上,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边境大比武即将到来,那将是她和她的方法的真正试金石。
无论结果如何,她已经证明了一点:尊重、公平和科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出人内心最深处的潜力。这支小小的队伍,已经成为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家园。
而在远处军帐中,陈启明透过窗户看着校场上那个孤独而坚定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这个叫沈青的年轻人,身上有着太多谜团,但他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或许,这真的是改变的开始。”陈启明喃喃自语,转身吹熄了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