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屯子更热闹了。刀疤强主动揽下了喂猪的活儿,每天早晚都去割新鲜的草料,拌上碎玉米和麦麸,给小猪崽喂食,还会清理猪圈,把里面的粪便运到地里当肥料。“这些小猪崽可是宝贝,得好好伺候着!”刀疤强一边给小猪崽添料,一边念叨,“快点长,长到三百斤,咱就杀年猪,让大伙儿吃个够!”
苏晴和女眷们则忙着打理菜园,黄瓜藤爬满了架子,结出了嫩嫩的小黄瓜;茄子紫莹莹的,挂在枝头;西红柿红了半边脸,看着就诱人。张婶儿摘了满满一筐黄瓜和西红柿,笑着说:“今儿个中午炒黄瓜、凉拌西红柿,让大伙儿尝尝鲜!”
二柱子和老石匠则在地里忙活,给玉米和豆子施肥、除草。二柱子还发明了个小工具,用废铁做了个追肥器,能把肥料精准地撒在庄稼根部,既不浪费,又能让庄稼更好地吸收养分。“这工具真好用!”老石匠笑着说,“比用手撒匀多了,还省力气。”
中午的饭菜格外丰盛,炒黄瓜脆嫩爽口,凉拌西红柿酸甜开胃,还有蒸土豆、玉米粥和腌萝卜,大伙儿吃得津津有味。刀疤强啃着玉米饼,看着猪圈里的小猪崽,嘴里嘟囔着:“等猪肉熟了,俺要吃一大块红烧肉,再喝一碗肉汤,解解馋!”
“瞧你那点出息!”李寡妇笑着打趣,“等猪长大了,让你吃个够,还能给你腌点腊肉,冬天慢慢吃。”
下午,天有点阴,像是要下雨。林野领着大伙儿去地里抢收早熟的豆子,刀疤强和二柱子割豆荚,苏晴和女眷们则把豆荚装进竹筐里,运回到屯子晾晒。“得赶紧收,不然下雨了,豆子容易发芽。”林野一边割豆荚,一边说,“收完豆子,再等半个月,玉米就能掰了,今年的粮食指定够吃两年的!”
大伙儿干劲十足,没用一下午就把早熟的豆子收完了。刚把最后一筐豆荚运回来,雨就下了起来,淅淅沥沥,滋润着地里的玉米。“真是及时雨!”张婶儿站在屋檐下,看着窗外的雨,笑着说,“玉米正好需要水,这下长得更旺了!”
雨停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边,绚烂夺目。屯子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泥土的腥气混着庄稼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玉米地里,玉米穗子被雨水打湿,沉甸甸的,更显饱满;猪圈里,小猪崽在泥水里打滚,“哼哼唧唧”的,格外欢快;鸡棚里,鸡群在啄食虫子,咯咯叫着,下了好几个鸡蛋。
大伙儿坐在屋檐下,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刀疤强讲起了抓小猪崽时被母猪追的糗事,引得大伙儿哈哈大笑;小石头炫耀着自己给小猪崽喂料的样子,得到了张婶儿的夸奖;苏晴把刚捡的鸡蛋放进篮子里,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林野看着满院的粮食、成群的鸡鸭、还有猪圈里的小猪崽,心里满是安宁。从当初的一无所有、颠沛流离,到如今的粮囤满仓、六畜兴旺;从当初的人心惶惶、各自为战,到如今的团结和睦、亲如一家,这一路的艰辛,都化作了此刻的踏实和幸福。
他知道,这末世里的幸福,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靠大伙儿一双手、一滴汗,辛辛苦苦挣来的。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春种秋收的踏实;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相濡以沫的陪伴;没有奢华富贵的生活,只有柴米油盐的温暖。
夜里,屯子一片安静,只有雨声过后的虫鸣,还有小猪崽偶尔的哼哼声。林野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大伙儿又会迎着朝阳下地干活,继续为了好日子奋斗。
这便是最好的生活——守着一方水土,聚着一群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粮囤满仓,六畜兴旺,烟火漫卷,日子安稳。往后的岁月,定会像这成熟的庄稼一样,硕果累累,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