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的决策,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很快便在长江两岸激起了涟漪。而远在成都的蜀汉朝堂,早已通过潜伏在东吴的细作,得知了曹魏拉拢孙权的动向。
丞相府内,庞统与诸葛亮相对而坐,案上摊着一幅详尽的地图,标注着魏、蜀、吴三国的兵力部署与疆域划分。合肥、寿春两地的标记被特意用朱笔圈出,彰显着蜀汉在淮南的根基。
“士元,东吴那边传来消息,诸葛瑾已赶回建业,与王朗当庭辩论,孙权最终还是选择了维持蜀吴同盟。”诸葛亮手持羽扇,轻轻扇动,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不过,孙权虽未答应联魏,却也下令加强了边境防备,显然是对曹魏心存忌惮,也对我蜀汉有所提防。”
庞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手指在地图上的江东之地一点:“孙权向来是首鼠两端之人,既想借曹魏之力谋取利益,又怕引火烧身。他能拒绝曹魏,并非真心与我蜀汉同心,不过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罢了。”
“话虽如此,但至少目前,蜀吴同盟得以维系,这对我北伐大业至关重要。”诸葛亮点头道,“曹魏若不能拉拢东吴,便只能独自应对我蜀汉的北伐。只是,孙权虽未联魏,却也未必会出兵助我。我们不能指望东吴,必须做好独自应对曹魏的准备。”
庞统目光扫过地图上的关中、凉州一带,眼神锐利:“曹魏此次拉拢东吴不成,必然会将重心放在西线。司马懿驻守长安,曹真屯兵凉州,此二人皆是劲敌。我等需尽快制定对策,一方面巩固淮南、荆州防线,防止东吴变卦或曹魏从东线偷袭;另一方面,加快北伐准备,争取在曹魏调整部署之前,再取一两个战略要地。”
“我已令赵云、魏延加强合肥、寿春的防守,令关羽之子关兴驻守荆州,与东吴边境守军互通消息,以防不测。”诸葛亮说道,“至于北伐,粮草筹备已近尾声,陇右的羌胡部落也已派使者前来,愿助我军夹击曹魏。只是,司马懿老谋深算,曹真勇冠三军,我等若要进兵,需选准突破口。”
庞统手指在地图上的天水郡一点:“天水乃陇右门户,地势险要,曹魏守军相对薄弱。若能夺取天水,便可打通进入凉州的通道,与羌胡兵马汇合,进而威胁长安。”
诸葛亮沉吟道:“司马懿必定会料到我等会取陇右,定会在天水、南安一带布下重兵。我军若正面进攻,恐难奏效。”
“那就声东击西。”庞统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可令姜维率领一支偏师,佯攻关中,摆出直取长安的架势,吸引司马懿主力回援。同时,我与子龙率领主力,趁虚夺取天水。待司马懿察觉上当,回师陇右时,我军已站稳脚跟,再与羌胡兵马联手,便可将其击退。”
诸葛亮抚掌称赞:“此计甚妙!姜维久在陇右,熟悉当地地形,由他佯攻关中,必能迷惑司马懿。只是,东吴那边虽已表态,但仍需派人前往江东,进一步巩固同盟,同时探听孙权的真实意图。”
“此事可派邓芝前往。”庞统说道,“邓芝能言善辩,曾多次出使东吴,深得孙权敬重。让他带上蜀锦、茶叶等物,犒劳东吴将士,再重申蜀吴唇齿相依的道理,想必能稳住孙权。”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从兵力调配到粮草运输,从外交斡旋到边境防守,一一制定了详尽的对策。夜色渐深,丞相府的烛火却依旧明亮,映照着两人为国操劳的身影。
庞统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眼中满是豪情:“此次北伐,若能拿下陇右,便离恢复中原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曹魏、东吴,皆不能挡我蜀汉复兴之路!”
诸葛亮也起身走到他身旁,羽扇轻挥:“天道酬勤,只要我等君臣同心,将士用命,定能扫清寰宇,还天下一个太平。”
此时的成都,夜色静谧,而一场牵动三国命运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孙权的决策暂时稳住了蜀吴同盟,却也让曹魏彻底放弃了拉拢东吴的念头,将所有精力都投向了西线的蜀汉。庞统与诸葛亮制定的北伐之策,正悄然酝酿着一场席卷关中、陇右的风暴,而长安城中的司马懿,也已敏锐地察觉到了蜀汉的动向,开始调兵遣将,严阵以待。三国鼎立的棋局,在这一刻,又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