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院,她立刻将此事告知了顾嬷嬷和阿元,嘱咐她们近日出入小心,并让赵嬷嬷多加留意坊间动静。
同时,她修书一封给苏坊主,隐去被威胁的细节,只提醒她“锦绣庄”可能已有留意,建议她近期行事低调,并可考虑将部分绣品通过更隐秘的渠道送至一些固定的高门客户手中,减少在铺面公开售卖的数量,以避锋芒。
处理完这些,宓瑶坐在灯下,心情难以平静。
今日之事,让她更深刻地体会到在这世道,一个女子想要独立做点事情是何等艰难。
没有家族庇佑,没有丈夫倚仗,仅凭自身才华,便如稚子怀金过市,随时可能被豺狼吞噬。
萧景珩的庇护,研习所的身份,如同脆弱的蛋壳,必须尽快让内里的自己强大起来,才能破壳而出,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几天后,织染局那边终于传来了关于太妃寿辰图样的消息。
出乎不少人意料,宓瑶那份风格独特的“佛莲万寿”图样,竟深得太妃身边一位掌事老宫人的喜爱,认为其“清静吉祥,有别于俗流”,最终被选定为此次寿辰贡锦的备用纹样之一,并要求研习所协助织染局进行小样试织。
消息传来,研习所内一片哗然。
王主使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真切笑容,对宓瑶大加赞赏,连称“为所争光”。
先前那些持观望或嫉妒态度的人,此刻也纷纷换上了笑脸前来道贺。
宓瑶宠辱不惊,一一谦逊回应,心中却明白,这道门槛,她算是初步迈过去了!
她在研习所的地位,将因此事而更加稳固,柳司制那边,想必也会更加看重。
然而,福兮祸所伏。
这日散值,吏部侍郎府的那位管事嬷嬷竟又来了,这次态度更加客气,还带着一份精致的点心作为谢礼,感谢“巧颜阁”那条精美的罗帕让小姐在闺中聚会上大出风头。
闲聊间,嬷嬷似无意间问起:“听闻宓匠师不仅画艺好,在织造上也极有见地,近日更得了宫里贵人的青眼?不知匠师师从何人?可是京城人士?”
宓瑶心中警铃微作。
这位侍郎府小姐的关注,似乎超出了对一件绣品的喜爱。
她含糊应对,只说是家中略有传承,来自江南,便将话题引开。
送走嬷嬷,宓瑶眉头微蹙。
京华之地,果然步步惊心。
才露尖尖角,便已引来了各方窥探。
未来的路,需得更加谨慎才行。
她抚摸着怀中那枚冰凉的玄铁指环,仿佛能从中汲取一丝远方的力量与决断。
风浪暂平,然水下暗流,依旧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