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望凝眉 > 第127章 风起青萍末

第127章 风起青萍末(2 / 2)

她轻描淡写,将功劳归于地域差异,既展示了能力,又不至于让老匠人太过难堪。

此事虽小,却在封闭的工坊区悄然传开。

匠人们多是实心眼,看重真本事。

自此,再见到宓瑶,目光里便多了几分真正的客气,甚至有人会主动向她请教一些疑难。

宓瑶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了工坊的实际运作和匠人们的真实水平。

她发现,研习所的匠人技艺基础扎实,但普遍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动力,且对来自南方的“奇技淫巧”抱有偏见。

而管理上,王副使等人更看重的是按时完成上峰交办的“任务”,比如修复某件旧宫装,试制某种规定纹样的样品,对于真正的技术研究和改进,兴趣缺缺。

“这便是大盛朝织造业的缩影么?”宓瑶在心中暗忖,“根基深厚,却僵化保守。若要破局,单靠研习所这潭死水,怕是难有作为。”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宫墙之外。

休沐日,她换上一身半新不旧的藕荷色衣裙,仅带着阿元,如同普通民妇般,再次流连于京城各大绸缎庄和绣坊。

这一次,她看得更加仔细,不仅看成品,更留意客流量、价格、掌柜伙计的谈吐乃至顾客的议论。

在最为气派的“云锦华”绸缎庄,她看中一匹标价极高的雨过天青色云锦,借口细看,指尖拂过锦面。

那细腻光滑的触感,确属上乘,但以她专业的眼光,仍能看出织造密度和染色的均匀度上,尚有可提升的微瑕。

“夫人好眼力,”掌柜的见她举止不俗,虽衣着朴素,也不敢怠慢,“这是今年江宁府来的顶尖货色,宫里的贵人们都点名要的。”

宓瑶微微一笑,并未点破,只状若无意地问道:“听闻江南近来有些新出的暗纹提花和渐变染色的技法,不知贵号可有进货?”

掌柜的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夫人说的是那些花哨玩意儿吧?咱们京城,还是更认这些传统经典的纹样,大气!那些新的,也就是南边自己玩玩,上不了大台面。”

宓瑶心中了然。

京城的市场,高端被传统经典把持,中低端则竞争激烈,但同质化严重。

创新,在这里似乎并非最迫切的卖点,或者说,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渠道去推动创新。

傍晚回到小院,顾嬷嬷已备好晚饭,赵嬷嬷也在,正说着打听来的闲话:“姑娘,老奴今日听说,北镇抚司的沈指挥使前几日出京办差回来了,好像还立了功,风头正劲呢。”

北镇抚司……沈指挥使……萧景珩的至交。

宓瑶夹菜的筷子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只轻轻“嗯”了一声,并未多问。

夜里,她铺开纸笔,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绘制草图。

不是研习所里那些繁复的宫廷纹样,而是几种结合了传统吉祥寓意与现代简约审美,更适合日常穿着且工艺上有所简化的新式纹样。

同时,她也开始罗列改进现有织机效率的几个关键点,以及几种成本更低、色牢度可能更好的植物染料配方。

她知道,直接拿出过于惊世骇俗的东西是危险的。

她需要的是那种“恰到好处”的创新,既能让人眼前一亮,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最好还能切中当前市场的空白或痛点。

窗外的石榴树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宓瑶搁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

前路漫漫,但她心中那点微弱的火苗,并未因初至京城的冷遇和市场的老成而熄灭,反而在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中,燃烧得更加沉静而坚定。

她不需要立刻惊世骇俗,她只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如同水滴石穿,悄无声息地,在这坚固的壁垒上,凿开第一道缝隙。

风起于青萍之末。

而她,正在酝酿属于自己的那一缕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