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春儿叫进来,并未斥责,反而拿出了一支虽然普通但成色还不错的银簪(来自萧景珩那笔钱的一部分),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威压:
“春儿,近日我总觉得心神不宁,似是冲撞了什么。你年纪小,阳气足,这支簪子赏你,往后几日夜里,你便在外间替我守夜吧,也沾沾你的福气,驱驱邪祟。”
名为赏赐守夜,实则是将她调离内室,放在眼皮底下就近监视,防止她再做什么手脚,也让她无法自由向外传递消息!且“驱邪”之说,让人难以拒绝。
春儿果然脸色变了几变,眼神慌乱,但在沈清辞沉静的目光逼视下,也不敢多说,只得接过簪子,喏喏应下。
初步的内部清理和管控完成,但沈清辞知道,这远远不够。对方既已布局,绝不会因物证暂时消失而罢手,定会有后招。她需要外援。
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条危险的通路——知味斋。
她不能让柳嬷嬷再去传递可能被搜出的实物信件。太危险,也太慢。
她沉思良久,忽然想起《百工辑要》中曾简略提及一种民间暗号,常用于市井传递简短讯息。她立刻让柳嬷嬷找来一些最常见的、府中采买也会购入的知味斋糕点。
然后,她极其小心地,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和摆放方式,将几块不同的糕点重新在食盒内排列组合,甚至轻微破坏其中一块的特定边角。这看起来就像是运输途中颠簸所致,或者食客无意的举动,但若对方是知味斋的周掌柜,且真如萧景珩所言“若有难处”可寻他,或许能看懂这极度隐晦的求助信号——“危,速援”的含义。
她不敢奢求太多,只希望对方能意识到她遇到了紧急麻烦。
“嬷嬷,明日你再去知味斋,就买这个点心匣子回来。什么多余的话都别说,什么多余的事都别做,就像往常一样。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我突然极想吃这口的。”沈清辞叮嘱道,手心因紧张而满是汗水。
这将一切赌在对方的敏锐和萧景珩的事先安排上。风险极大,可能石沉大海。但她已别无他法。
柳嬷嬷重重地点了点头,将那个承载着唯一希望的食盒紧紧抱在怀里。
当夜,沈清彻夜未眠。窗外风声鹤唳,仿佛每一步响动都是来拿她的人。
她知道,自己已竭尽所能地清理了内部,布下了求助的暗号。
剩下的,便是等待命运的审判。
是沦为阴谋的牺牲品,还是能绝处逢生?
那一线微弱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摇曳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