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初学者的信心(2 / 2)

举到众人面前品鉴,台下众多读书人,看着白纸上龙飞凤舞的写着。

“山僧赠我枝头雪,

瓦鼎煎成太古音。

一片叶沉浮世相,

半杯凉见故人心。

竹窗风过香犹在,

不问人间岁月深。”

随即引来台下人的称赞。

“不错,…好诗…好诗啊!也不知这位兄台,师承何处!”

“竹窗风过香犹在,不问人间岁月深。好诗!好诗!”

紧接着又有第二首第三首,一布衣青年寻到另外一首喃喃开口轻吟道。

“竹几新烹碧色匀,

浮沉叶底记青春。

曾同挚友分茶盏,

半盏清欢半盏真。”“搜索得”

“曾同挚友分茶盏,半盏清欢半盏真,诸位这首也是不错。”

“哎对对!不错,不错!”

“我看一位兄台的字迹也颇为眼熟,好似有前朝墨染居士的风骨!”

“嗯嗯,这位兄台的诗,不仅意境,这字体皆属上乘。”

不过有好也有坏。

铜壶煮破天边月,铁勺舀来海底沙。

捏把云团当茶叶,倒出三匹大白马。哈哈,这位兄台的诗词倒是独特。

这简直就是天马行空!”

“哈哈……是也…是也。又是铁又是云还有这三匹大白马。

真真是一点茶意都没有!”

“哈哈,让我看看这位白马兄是何人!日后也好多多避让才是。”

这里的动静沈锦程,和叶瑾瑜也是听到了这样特别的一首诗。

之前的都是中规中矩的诗词,这猛然出现一首不一样的倒是觉得极为新颖。

“呵呵,沈兄你说这人是怎么想出来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呢?

这样奇特的诗词倒是令人耳目一新呢!”

叶瑾瑜笑着看指给沈锦程看。

沈锦程虽然诗词这方面不算多出彩。

可到底还是有过不俗的见识的。

华国五千年积累下来的底蕴,多少精彩绝艳的诗词随便拿出一首都能引起轰动。

唐诗三百首,哪一首也不是白来的。

更有许多诗仙诗圣的千古绝句!

听也能听出些门道,缓声道,“听着确实杂乱无章。但也不算太糟糕。

这位兄台应当是初学诗词,虽然意境欠缺到底也能做到押韵也很是不错了!”

谁还没有第一次了!遥想自己当初第一次作诗与此相比也没强多少。

所以又何必打击一个初学者的信心呢!

叶瑾瑜皱着眉头,“呃…是这样吗?我七岁时都能引用典故写诗。

还从未见过这般东拼西凑的诗!”

再看一眼,难道是自己错过了什么?

想要努力找出一些称赞的话语。

最后也没有说出一句称赞的话。

叹息道,“恕在下欣赏不来哪点好来……算了咱们看看哪一位能夺得诗魁吧!”

说罢两人不由得伸长了脖子往前瞧。

这时,传来一阵慷慨激昂的称赞之声。

“慕容兄所作的诗,简直无与伦比!当为今日诗会魁首!”

“是啊,这意境,乃是惊世之作!”

还不等其他人看清慕容才子的诗作便听到。

两人的吆喝声,“慕容兄魁首…慕容兄魁首!”

这一下倒是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纷纷投入探究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