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中年的智慧(2 / 2)

顾言琛愣住了,握着温热的牛奶杯,感受着那股暖意从掌心蔓延至心间。他陷入沉思。是啊,他最初的冲动,是源于对这个故事本身的热爱,是被剧本里那种历经千帆后与自我和解的主题深深打动。是什么时候开始,外界的目光和评价,悄悄混入了他的创作初衷,变成了需要去“证明”的负担?

看着他陷入思考,沈清玥继续柔声道:“我们这个年纪,或许已经失去了年轻时那种‘舍我其谁’的莽撞,但我们拥有了更宝贵的东西——选择的智慧和承担的勇气。你可以选择向市场妥协,用你最熟悉、最安全的方式取得成功,这无可厚非;你也可以选择坚持自我,哪怕前路未知,但求问心无愧。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你内心深处,更看重哪一个。”

她伸手,轻轻抚平他微蹙的眉心:“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和孩子们都会支持你。家,永远是你退可休憩、进可依靠的港湾。成功与否,定义权在你自己手里,不在票房数字,也不在影评人的笔下。”

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涤荡了顾言琛心头的迷雾。他望着妻子,在她眼中看到了全然的信任与理解。那种支持,不是盲目的鼓励,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并肩同行。

他忽然想起了很久以前,他们还在隐秘地地下恋时,面对外界的猜测和压力,她也是用这样清亮而坚定的眼神看着他,说:“有你在,就不怕。”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经历了太多,身份在变,环境在变,但彼此支撑的那份内核,从未改变。

第二天,顾言琛做出了决定。

他召开了项目会议,面对主要投资方和团队成员,他坦诚了自己的想法。他没有激烈地反驳市场的考量,而是更加清晰、更有条理地阐述了他为什么要拍《回响》,这部电影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它的艺术追求是什么,以及它可能触及的观众群体。他承认了市场的风险,但也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在艺术表达与市场接受度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方案。

他不再试图去“证明”自己,而是专注于“表达”作品。这种姿态的转变,反而赢得了一些投资方的尊重和重新考量。最终,虽然部分投资方选择了退出,但仍有看好他诚意和眼光的伙伴决定留下来,与他共同承担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顾言琛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内心梳理。他放下了“必须成功”的执念,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那天晚上,他接着沈清玥,两人在阳台上看着星空。

“想通了?”沈清玥靠在他怀里,轻声问。

“嗯。”顾言琛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谢谢你,清玥。不是你点醒我,我可能还在钻牛角尖。”

“不是我点醒你,”沈清玥摇摇头,“是你自己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是需要时间去聆听它。”

顾言琛将她搂得更紧。是啊,中年的智慧,或许就是不再与外界的声音较劲,而是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明白了什么是可以妥协的,什么是必须坚守的;懂得了全力以赴,也学会了接纳所有可能的结果。

星光依旧璀璨,与二十多年前他们在横店天台仰望的那片星空,似乎并无不同。但看星的人,心境已然迥异。少了几分忐忑与悸动,多了几分安稳与笃定。

前路或许依然会有风雨,但他们都明白,只要身边是彼此,只要家这个港湾还在,他们就拥有了面对一切、重新定义“成功”与“幸福”的智慧和勇气。

这,就是时间赠予他们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