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制片人之路(2 / 2)

最难的,是资金。正如赵明宇所料,大部分资方对这个项目望而却步。那段时间,沈清玥几乎每天都在见各种投资人,反复阐述项目的核心价值与市场可能性,磨破了嘴皮子。她甚至第一次动了用自己的积蓄全额投资的念头,被顾言琛和团队及时劝阻。

“这不是孤注一掷的时候,”顾言琛在电话里对她说,声音沉稳,“我相信你的眼光,但也需要遵循市场规则。我们再想想办法。”

转机出现在一个深夜。沈清玥还在工作室修改融资计划书,顾言琛来接她回家。他随手拿起桌上那份被翻得起了毛边的《她的城》剧本,靠在沙发上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是整整两个小时。

回去的车上,他一直很沉默。直到车子驶入车库,他才开口:“这个本子,我投了。”

沈清玥愕然转头。

“不是以你丈夫的身份,”顾言琛看着她,目光在昏暗的光线下异常认真,“是以一个演员和潜在投资人的身份。我看好这个故事,也看好你作为制片人的眼光和能力。”

顾言琛的加入,像一剂强心针,不仅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更带来了一种信誉的背书。很快,又有两家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投资机构表达了明确的投资意向。

资金问题初步解决,选角又成了新的难题。原定的女主角在开拍前一周,因为另一部商业大片给出了无法拒绝的片酬和档期而临时毁约。消息传来时,整个项目组几乎陷入绝望。年代戏的场景、服装、档期都已确定,临时换主角,损失巨大,甚至可能导致项目流产。

那是沈清玥压力最大的时刻。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个下午,没有人知道她在里面想了什么。傍晚,她走出来,眼睛有些红肿,但眼神却异常坚毅。

她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垂头丧气的团队成员们说:“天没塌下来。演员没了,我们再找。这个项目,必须做成。”

她亲自联系了多位实力派女演员,甚至大胆启用了两位在电影圈资历尚浅但极具天赋的电视剧演员来试戏。最终,她顶住各方压力,力排众议,选定了一位演技过硬但市场热度稍逊的中年女演员——周雯。这个决定让赵明宇和田欣都捏了一把汗。

“我相信周雯老师能演活‘陈绣’这个角色,”沈清玥在决策会上说,“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好表演自己会说话。”

《她的城》终于在一片质疑与期待交织的复杂目光中开机了。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年代戏的还原度、演员状态的调整、预算的控制……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沈清玥第一次不是以演员的身份待在剧组,而是作为那个需要协调一切、解决一切问题的人。

她会在导演和演员对表演理解有分歧时,耐心沟通,寻找最佳平衡点;她会在预算超支时,亲自去和场地、服化道部门磨价格,甚至为了省下一笔钱,同意在某场戏里客串一个只有背影的路人甲;她会在周雯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时,陪她在片场边坐到深夜,听她倾诉,给她鼓励。

她不再是那个只需要负责把自己角色演好的沈清玥。她是“玥影工作室”的创始人,是《她的城》的制片人,是这个庞大项目的掌舵者。她学会了看复杂的财务报表,学会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学会了在压力面前保持微笑和镇定。

某个深夜,拍摄终于结束。沈清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临时住处,顾言琛带着两个孩子来探班,已经睡着了。她轻轻吻了吻女儿们熟睡的脸庞,然后走到阳台上。

初冬的夜风带着寒意,她却觉得格外清醒。抬头望去,城市的夜空看不到星星,只有远处工地上塔吊的指示灯,像一颗颗固执的红色星辰。

她想起自己决定成立工作室时对顾言琛说的话:“我不想只是顾言琛的太太,也不想只是念星念玥的妈妈,我还想是沈清玥自己。”

如今,她正走在这条充满挑战却无比充实的路上。制片人之路,道阻且长。但看着远方那些如同星辰般闪烁的灯光,她知道,她的“城”,正在一砖一瓦地,被亲手建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