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一寸道路一寸血(2 / 2)

随后一口鲜血从杨文岳的口中喷出,他疾呼道:“十三万明军如今仅存十之一二,我还有何颜面去见皇上!”

说着,杨文岳就想拔刀自刎。

副将眼疾手快,一把将杨文岳手中的刀夺下。

“大人!万不可如此,如今我等还需要大人当主心骨,大人怎可寻死!”

王鳌永也跟着一起劝解,“杨总督不过是一时之败,如今建奴气势汹汹,我大明正值生死存亡之际,杨总督应当保留有用之身,待击退满清,杨总督亦可算是戴罪立功。”

听见有人劝,杨文岳犹豫一番,知道如今并不是要寻死觅活的时机,也就顺水推舟暂时放下了这个想法。

既然死不了,那就想些现实的问题,如果清军进攻,那通州城该怎么办呢。

杨文岳顾不得擦拭嘴角的血迹,立刻询问起了通州的防守情况。

王鳌永一五一十的作答,此时的通州城军队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原来的通州守军,左右不过两千人,第二部分则是王鳌永带来的援军,由京师周边的几个军镇调来,大约六千人。

第三部分自然就是杨文岳的队伍,大约一万五千余人,三部分相加,通州城合计两万四千余明军。

这些兵力也只是堪堪和清军兵力相当。

可由于通州守军和王鳌永带来的援军只是守备力量,平时疏于训练,就连甲胄都只有十分之一的士兵配备,战斗力甚至不及杨文岳部队的一半。

不过也并非没有好消息,通州城的粮草倒是不缺。

如果明军想要死守通州,那通州城所存放的粮草够所有明军至少吃上三个月,要是有规划的吃甚至五个月也不是问题。

还有就是通州的老百姓也不是不能发动。

一但清军攻城,通州百姓随时可以动员五万人以上,这些人都可以协助明军守城。

毕竟这已经不是清军第一次进入关内,老百姓也都和建奴打过交道,知道城破后的下场,老百姓的抵抗意愿还是非常足的。

杨文岳听着王鳌永说的情况,本来有些凝重的表情逐渐开始放松下来。

在他看来这种情况下,明军虽然做不到出城跟清军对战,但坚守通州不被破城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多的粮草和人手,如果通州还能被破,那杨文岳是真的可以自杀谢罪了。

王鳌永介绍完情况,立刻将现场的指挥权交于杨文岳,并说道。

“杨总督久经战阵,经验方面必是十分丰富,我虽然略懂一些,但怕是比不过你,因此还是需要杨总督多多费心。”

杨文岳闻言也不含糊,赶紧回答道:“王大人请放心,我一定鞠躬尽瘁,保证清军一个都进不来。”

王鳌永点点头,随后微笑着离去。

杨文岳则在城墙上开始巡视起来,一边走着,一边交代着手下几名副将。

譬如这个城墙处定是清军进攻的重点,要多增加兵力,这个地方不是清军进攻的重点,多余的兵力作为后备部队。

等杨文岳将各个地方巡视完,并且重新布置了一番防御,再安排几队明军夜间轮换监视城下,防止满清趁着夜色攻城后。

杨文岳终于能放心的出了一口气。

他坚信在他的安排下,满清即便是夜间攻城,也不可能将通州攻破。

要是清军识相点不打通州则罢,如果不识相,清军一头撞在通州城墙上的时候,说不定会撞得头破血流。

到时候,清军能不能全须全尾的离开通州城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