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明名场面(二)(1 / 2)

崇祯一走,大臣们纷纷原形毕露。

他们一边往外走,一边三五成群的议论起来。

“瞧着吧,苦日子要开始喽。”

“谁敢往外掏银子啊,谁掏的越多,证明你贪得越多,我大明律法什么样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可是不掏也不行啊,皇上眼睛都瞪圆了,就在看着咱们呐。”

“咱们愁什么,有周大人他们这些前辈在前面顶着呢,咱们跟着他们捐就是了。”

周延儒立刻说道:“哎!刘大人,话不能这么说啊,你们一个个富得流油,撒泡尿都能肥二亩地,我家的情况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是穷的四面漏风呐。”

......

崇祯一回到御书房,崇祯就迫不及待的拟起了旨,随后,一道捐输令问世天下。

当然了,崇祯也并没有逼迫,而是抛去一位帝王的尊严。他

以的名义,想让大家把钱筹集起来,日后等困难过去,国家富足了,还是会把钱给大家的,并规定“以三万为上等”。

很快,这张捐饷令张贴在京师的各个地方,无数百姓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马艾国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他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念头是。

“钱有多少不知道,但是有些人的脸肯定是不会再有了。”

接着,堪称大明史上的奇观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满朝的百官,王公贵族们纷纷“慷慨解囊”,将自己的俸禄捐了上去,几十两、几百两不等的银子汇聚在崇祯的手中。

经过王承恩的统计,此次共计募捐一万两千两,甚至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及崇祯自己捐的零头。

崇祯气急,在宫中大喊道:“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嗜钱如命,一个个装傻充愣,叫苦叫穷,是欺朕不敢杀他们吗!”

王承恩也颇为无奈,他赶紧劝解道:“兴许是百官们有难言之隐,陛下不妨再次催促一番。”

杀他们自然是不可能杀的,崇祯只能深深的叹了口气,再次下旨催促了各位大臣一番。

并让太监徐高到周皇后之父、国丈周奎家劝捐。

不过不白捐,崇祯先是周奎晋升了爵位,封他为侯爵,然后徐高才开口说,希望周国丈能捐10万两银子,以助大明度过难关。

然而,刚刚升了爵位还在喜咪咪的周奎,一听到要捐钱,瞬间如丧考妣。

周奎十分委屈的说道:“老臣哪里有那么多钱啊,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顶天了也只能拿出来1万两。”

虽然不知道周奎的真实家底,但也知道周奎家里也不至于十万两都拿不出来。

徐高悲愤的质问道:“老皇亲如此吝啬,等到大明亡的时候,你有这么多钱又有什么用!”

面对如此质问,周奎只当没听见,但徐高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多次催迫周奎。

在不耐烦的情况下,周奎捂着心口捐了一万两,崇祯觉得一万实在太少,让他再加一万两,周奎便进宫向女儿求援。

周皇后深明大义,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五千两私房钱交给父亲,并劝父亲要为陛下解难,为大臣们作出表率,挽救大明的江山社稷。

周奎表面答应的好好的,结果转头从周皇后给他的五千两银子中,抠出来两千两,只给了崇祯三千两。

确实是个雁过拔毛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