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图谋山海关(2 / 2)

“陛下所言不假。”范文程赞同一句,接着话锋一转:“但我大清在关外则是处于被动地位,想要入主中原,山海关必要突破,也是我大清的当务之急。”

范文程岂能不知道,如今不是推翻大明的最好时机,他想要做的就是在满清的大臣心中扎下一颗种子。

随着明朝的局势继续恶化,这颗不起眼的种子早晚会孵化。

皇太极能暂时忍住,那依照皇太极现在病重的身体,万一有个意外,下一任君王能忍住吗。

手下的骄兵悍将,能忍住看着眼前的金山银山不去拿吗?

“此事确实要紧,只是我以两次致信吴三桂让他投降,都均无所获。”皇太极皱着眉说道。

自四月开始,皇太极先是以其舅氏祖大寿等人,因是吴三桂的亲戚而得到保全为由,劝他“幡然悔悟,决计归顺。

吴三桂断然拒绝,第一次劝降皇太极无功而返。

之后,皇太极又命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以及祖可法、张存仁、裴国珍等人,以亲属或故交的关系写信给吴三桂,晓以利害,劝说其降清。

吴三桂再次严词拒绝,这也令皇太极头疼至极。

不管吴三桂以后做过什么,但此时的吴三桂绝对是对大明王朝是忠心耿耿的。

要不然面对皇太极的许诺,还有家人的劝降,吴三桂大可以现在就将山海关献给满清。

“陛下,是否能再次与吴三桂通信劝降,并让祖将军也亲自写一封信?”范文程说道。

皇太极静静思索一番后,觉得确实可以。

如果吴三桂能投降,满清就能占据绝对的主动,也能减少许多的损失。

毕竟真要是打起来,即便是面对只有不到五万人的山海关守军,满清想要攻破山海关,也要付出数倍的伤亡,这样的损失足够满清肉疼好一阵子了。

皇太极看向下方的祖大寿,出声问道:“祖将军可愿意修书一封,替朕劝一劝你那侄儿?”

“能为陛下做事是卑职的福分,卑职一定尽力劝长伯投降。”祖大寿连忙躬身行礼,并且谦卑的说道:“只是...我这侄儿生来倔强,如果不成还希望陛下不要迁怒于他。”

皇太极点点头:“好,我答应你。”

商议到此,皇太极立刻提笔写了一封信。

“将军与朕素无仇隙,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相计归顺”

并将祖大寿所写的信一并递给下人,让他们传递给吴三桂。

只是,这次他吴三桂与清军的通信中并未表态拒绝投降,只是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吴三桂暂时还不想与满清撕破脸皮殊死一战。

此时的宁远和山海关实在是太惨了,崇祯已经无法向关外提供更多的援助,新的兵员也只能由辽东的地方官员自行招募。

由于辽东战火不断,人口稀少,招募的士兵数量也十分有限。

时任辽东巡抚黎玉田曾在奏章中指出:“全宁仅马步四万余,瘦弱马匹数千余”。

因此,驻扎在宁远的三万兵力,加上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等城池中的约一万余兵力,合共不到五万人的军队,实际上很难与清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