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九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的救援任务已经结束。
所有受灾群众都被转移到开阔地带暂住,等待十三日的地震过去以后再新建住房。
一些还不太懂事的幼童在互相追逐嬉戏,其他百姓也在洗衣做饭,暂住地的氛围没有了那日的沉重。
那孩童银铃般的笑声和暂住地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仿佛诉说着灾难已经远去,唯有一些失去亲人的百姓,脸上还挂着一丝苦楚。
可生活仍然在继续,日子也不会止步不前。
华夏民族那顽强不息的精神,始终在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
祖祖辈辈的传承也在告诫着每一代的年轻人,不要停下,继续走!只要坚持走下去,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就是这些别的民族不具备的精神,才让华夏民族成为最坚韧的那一个,并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救灾指挥部的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三千八百人死亡,一万两千人受伤,重伤的倒是不多,只有一千余人。
结果很沉重,但也很幸运。
如果华夏军没有来到明末这个时代,百姓的伤亡数字要超出如今的十倍不止。
深夜时分发生六级大地震,正在熟睡中的村民甚至连跑都来不及,就被生生埋在房屋底下。
但没有如果,老天是站在华夏这一边的。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明末时代,华夏军来到了这里,帮许多的村民改建了原本的土房子,这才避免了更大人员的伤亡。
当然土房子也不是没有好处,它在地震中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没有砖石的房子那么大,房屋倒塌后是被埋在底下,而不是被坚硬的砖石拍在地下。
这就给战士们的救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毕竟从土里救人,要比从砖石之中救人容易得多。
此次地震华夏军第一时间救援,不抛弃一个群众的精神,也让百姓们看到了华夏军的拳拳真心。
也让百姓们知道,什么才叫人民子弟兵!这样的军队是真实存在的,就在人们的身边。
南河境内的百姓对于华夏军更加拥护和爱戴,许多未婚的姑娘都眼巴巴的看着华夏军的壮小伙,希望能与未婚的战士们永结同心。
一些士兵走在路上,都会被主动一些的姑娘扔手帕,而接到手帕的士兵,则在大爷大妈们乐呵呵的眼神中闹个大红脸。
甚至到最后不得不在主官们的不断宣传下,才渐渐平息了这场盛大的组cp活动。
华夏军在忙着不断的救助灾民,舒缓灾情的时候。
在庐州城的张献忠,也悄悄开始了他的行动。
南河受到地震的消息传来,张献忠意识到这是个天赐的机会。
按照张献忠的猜想,这个时间节点发生如此严重的地震,后续更是有多日的余震,华夏军应该早已陷入乱象之中。
作为人口稠密地区,大灾势必伴随着大乱,此时的华夏军平息内乱还来不及,如果张献忠能够趁势攻进南河,自顾不暇的华夏军,肯定不是张献忠的对手。
只要能拿下南河地区,张献忠的势力将会暴增,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攻入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