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期货的锚与未来的锁(2 / 2)

接着,是国家计划部门的官员在非正式场合向他抱怨: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现在国际上的分析师都在唱衰传统能源,我们下一个五年计划里基于能源出口收入的预算,恐怕要重新评估了。不确定性太大了。”

最让谢尔盖感到心惊的,是一份来自西方的权威经济预测报告。

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模型推演,指出随着南盟主导的“电池储能”技术进入全面商业化、以及光伏和储能成本的“断崖式”下跌,全球化石能源的“黄金时代”可能将在十年内终结。

报告甚至大胆预测,北苏目前依赖的油气资源,在未来“很可能沦为价值不断衰减的搁浅资产”。

这份报告像一颗冷水,浇在了谢尔盖刚刚因产业升级项目而燃起的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上。

他不懂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但他看得懂趋势报告,听得懂“搁浅资产”这个词的可怕含义。

如果连未来能开采的资源都不值钱了,那么他现在竭力维持的工业体系,他试图进行的产业升级,所需要的巨额持续投入,又将从何而来?

克里姆林宫和国内民众,能忍受一个没有足够外汇收入、却需要不断烧钱的未来吗?

他感觉自己脖子上仿佛被套上了两条无形的锁链:

一条是南盟用“现货购买”铸成的,锁住了他过去的积累(地下存量);

另一条是国际市场用“期货做空”和“悲观预期”铸成的,锁住了他未来的希望(开采预期)。

前狼后虎,进退维谷。

帕姆泉堡,看着屏幕上北苏相关能源期货曲线缓缓下行的趋势图,平静地说:

“这就是现代经济战。不需要一兵一卒,只需要在关键节点上,轻轻拨动一下市场的预期。

当所有人都认为你的东西未来不值钱时,哪怕它现在还埋在地下,你的国家信用和未来财政收入,就已经开始贬值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酷的精准:

“现在,谢尔盖应该能更清楚地看到,他脚下那块看似坚固的冰面,

他要么抓住我们之前递给他的那根‘储备变现’的绳子,尽快把未来的不确定性换成眼前的确定性,

要么,就等着和他所忠诚的那个旧体系一起,随着这块融化的冰,沉入深渊。”

“把这份经济预测报告,透露出去!

”武振邦最后命令道,

“让他身边的人,帮我们完成这最后一击的心理铺垫。”

无形的压力,从虚无缥缈的金融市场弥漫开来,化作沉重的现实,再次压在谢尔盖委员的心头。

此时的谢尔盖委员胸中燃烧着一股难以遏制的冲动,他想不顾一切的去克里姆林宫把自己所担忧的一切都汇报上去。

可旧时的记忆始终是萦绕在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很担心自己一腔报国热情,会被政敌诬陷为反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