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花钱买储量(1 / 2)

莫斯科的寒风中,一丝不合时宜的暖意似乎正试图渗透进谢尔盖委员冰冷的心。

在他内心天人交战、备受煎熬之际,一个来自南盟的、看似完全出乎意料的提议,通过一个极其隐秘且“非官方”的渠道,递到了他的面前。

提议的核心内容,堪称开创性:南盟愿意以国际市场价格,一次性支付巨额资金,购买已探明但尚未开采的萨哈林油气田的“地下储量所有权”。

石油天然气,依旧安静地躺在地下,无需谢尔盖的工业集团投入巨资进行开采、运输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南盟所购买的买的,只是一个“名分”,以及一份“未来或许在某一天,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条件下进行开发的潜在可能性”。

这份提案被包装在一份极其严谨、措辞充满“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框架内,但谢尔盖及其核心智囊团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深意——这无异于一笔天降横财,能立刻缓解他工业集团的现金流危机,巩固他的财政基础,甚至在短期内提升他在克里姆林宫眼中的价值。

起初,谢尔盖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

这太像是一个陷阱了。但反复研读提案,并与绝对信任的幕僚闭门商讨后,他发现,至少在明面上,这几乎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

对谢尔盖个人及其西伯利亚集团而言:这是救命稻草。巨额资金注入,能立刻弥补传统市场萎缩带来的损失,维持集团的运转和他的个人权势。

他甚至能从中获得巨额的个人回扣,进一步肥硕自己的私囊。

对北苏国家层面而言:在克里姆林宫看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不用消耗一兵一卒,不用投入新的开采成本,就能将地下的“潜在财富”瞬间变现为实实在在的外汇收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这无疑是南盟“友谊”和“慷慨”的最佳证明。

内心的恐惧与野心的蛊惑,在这一刻,被这看似“双赢”甚至“多赢”的提案巧妙地缝合在了一起。

谢尔盖那颗被“旧日幽灵”缠绕的心,第一次看到了跳出绝境的清晰路径。

他动用了所有残余的政治影响力,小心翼翼地开始在莫斯科的权力走廊里推动这项“创举”。

他将其描绘成一场“伟大的战略胜利”:

“我们经过艰难的斡旋,成功地将未来的、不确定的能源储备,转化为了当下的、实实在在的战略资金!

这是用南盟的钱,夯实我们北苏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利用了他们,而不是相反!”

果然如帕姆泉堡所预料的那样,克里姆林宫在初步的惊愕和谨慎评估后,陷入了狂喜。

在高层看来,这无疑是南盟经济依赖北苏的又一铁证,是北苏外交和战略的重大胜利。

那些原本对谢尔盖“效率低下”的指责,瞬间变成了对他“高瞻远瞩”、“勇于开拓”的赞美。

很快,在官方媒体的造势下,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委员,这个不久前还在恐惧被清洗的老人,

一夜之间被捧成了“民族英雄”、“国家利益的卓越扞卫者”。他的画像与历史上的功勋领导者们并列,他的名字被与“智慧”、“果敢”联系在一起。

盛大的庆祝宴会、沉甸甸的勋章……荣誉如同伏特加般汹涌而来,几乎要将谢尔盖淹没。

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着同僚们其中不乏昔日对手或真诚或嫉妒的祝贺,谢尔盖内心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