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重创第一岛链的好机会: 阿美在南棒的驻军将失去法理基础,必须撤离。
整个第一岛链北端崩塌,其在倭国和流球的军事基地也将暴露在统一朝鲜的直接威胁下,战略价值大减。
这比我们单纯用“电磁干扰”借口施压倭国,效果强了何止百倍!
还有就是极大牵制美苏精力: 阿美和北苏必须投入巨大资源来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丢失地带”和地缘政治黑洞,他们针对我们的围堵和压制力度将被迫大幅削弱。
最终会为祖国创造绝佳战略窗口: 家里北方的军事压力骤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
一个可能中立的棒子国,甚至是一个倾向于中国的棒子,将极大改善祖国的地缘环境。
一个等待重建的、渴望发展的统一棒国,是输出“风光能”、“蜂巢物流”、“电驱交通”等一整套解决方案的完美试验田。
自己可以借此将技术标准深度植入另一个国家。
“利远大于弊!”
武振邦猛地一拍地图,做出了决断,“这是撬动全球格局的支点,我们必须抓住!”
武振邦立刻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1. 保持超然,静观其变: 西澳和南亚官方对高丽统一事件发表了一份措辞中立的声明,表示
“尊重高丽民族的自决权利,希望半岛实现和平与繁荣”,不急于下场承认新政权,也不参与大国的争吵。
2. 暗中接触,预留管线: 通过杨蜜麾下的情报局掌控的隐秘渠道,以及秦勇在国内建立的人脉,向高丽半岛释放出“对新技术和经济发展抱有极大兴趣”的务实派传递信息,表明南亚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与技术合作。
3. 加速布局,夯实基础: 命令龙江省和北苏远东的换电站建设进一步加快,抢在半岛局势可能带来的波动之前,形成既成事实和初步运营能力。
同时,加大对倭国的心理压力,通过非正式渠道提醒倭方:
“一个没有阿美军事基地干扰的倭国,将能更快地融入亚洲新的经济增长圈。”
武振邦与秦勇进行了一次加密通讯。
“秦伯伯,半岛变局,千载难逢。国内应抓住时机,一方面巩固北方安全,另一方面可积极与半岛新势力接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合作。
我这边掌握的技术和资源,可以通过合适的渠道,优先支持国内与半岛的合作项目,帮助家里掌握重建的主导权。”
武振邦的策略非常清晰:他绝不冲到前台,而是躲在阿美、北苏与新兴统一朝鲜三方博弈的幕后。
他利用这一变局极大地削弱了主要对手,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他将自身的技术优势与祖国的地缘政治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支持祖国与半岛的新合作,实现“墙外开花墙里香”,让祖国成为这一变局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而他自己,则稳稳地掌控着技术的源头和未来的标准。
当阿美和北苏的代表在联合国互相指责、焦头烂额之时,当倭国内阁为如何在新格局下自处而激烈争吵之时,武振邦的“探索者三号”万吨电动货轮,已经静静地驶出了船坞,朝着即将迎来剧变的东北亚方向,开始了它的首次航行。
一场由他间接引发、却又被他巧妙利用的地缘风暴,悄然的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