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非暴力蚕食政策(1 / 2)

武振邦看着那份关于美国国会某委员会开始关注波多黎各与“不明外部资本”接触的报告。

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阿美那边,开始有点反应了。比预想的慢了点。”

他头也不抬地说道,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评论天气。

一旁的秦若雪微微颔首,接口道:

“是的,但他们目前的目光主要被‘方天画戟’和泛南亚同盟吸引,对我们这些‘商业行为’的警惕性还不够高。

而且,我们是通过多层离岸公司和当地合作伙伴进行操作,层层嵌套,很难直接追溯到我们西澳或者南亚的核心层面。”

“很好。”武振邦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就是要这种效果。让他们忙于应付看得见的巨兽,被‘方天画戟’的阴影吓得魂不守舍,从而忽略脚下正在被蚁群一点点蛀空的地基。

告诉前面的人,继续推进,加快速度。我们要在阿美彻底反应过来、下定决心清理门户之前,把这些钉子钉得足够深,深到他们想拔出来,都要伤筋动骨,投鼠忌器!”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广袤的牧场,补充道:

“同时,给戴维再提个醒,让他物色总理人选的事情,也要加快了。

西澳内部必须铁板一块,稳定高效,我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外面下棋。”

一场无声的渗透与布局,正同时在北美大陆的侧翼和后方悄然展开。

电缆、港口图纸、投资协议、舆论文章…这些就是武振邦麾下“蚁群”的武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地缘政治的微观结构。

这一切的顺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后世那些花样百出、无孔不入的混合战争与经济操控手段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警惕性。

阿美联邦政府面对南亚及西澳突如其来的“善意”和巨额投资,虽然本能地抱有疑虑,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战略焦虑的双重作用下,警惕的神经最终还是松弛了下来。

或许是南亚这个新生小国展现出的“科技奇迹”太过诱人,或许是利安银行画下的、关于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区域能源枢纽的大饼实在是太香,又或许是“方天画戟”那无法防御的威胁像把利剑一样高悬头顶,使得对抗看起来成本过高。

阿美的帅哥总统,在权衡再三后,几乎已经将调查局长巴克斯关于“振邦集团与黄金失窃案可能存在关联”的警告和建议扔到了脑后。

他在一次内部高级会议上,用一种近乎“务实”的口吻为自己的决策辩护:

“先生们,纠缠于一个没有确凿证据、且可能引发极端后果的‘黄金失窃’猜想,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更应该关注现实:南亚共和国手中掌握着先进的计算机芯片技术专利,这关乎我们未来的科技竞争;

他们愿意开放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合作;

更重要的是,激怒一个拥有‘无轨迹’全球打击能力的对手,是极其不明智的。

既然他们递出了橄榄枝,我们为什么不先把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落袋为安呢?”

他甚至私下提醒巴克斯:

“调查可以继续,但必须转入绝对隐秘的地下阶段,绝不能影响目前两国关系回暖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