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共和国外交部率先发表声明,对“阿美侵犯他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呼吁立即放人。
戴维总统领导的西澳联邦政府也表达了“忧虑”,并暗示此事可能影响澳美双边贸易谈判。
武振邦授意旗下媒体,迅速将此事与历史上阿美用类似手段打击商业巨头的案例相提并论。
极力唤醒和煽动欧洲政商界对阿美霸道行径的集体不满情绪,试图将马志强包装成“全球受美国金融霸权压迫商业领袖”的象征。
就在FbI探员试图对暂扣中的马志强进行高强度问话,企图寻找突破口时,他们接连收到了来自外部的坏消息:
负责此案的几名高级官员及其直系亲属的海外银行账户包括巴克斯,突然被多家国际银行以“可疑交易”为由冻结调查。
其中一名官员被匿名举报多年前的财务问题,证据确凿地发送给了其内部监察部门和对家媒体。
更致命的是,某位对此次行动持支持态度的、有影响力的国会议员
其竞选团队的主要金主突然宣布暂停政治捐款,理由是“近期事件引发了对商业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
这些打击精准、狠辣,直指个人利益和政治生命,传递的信息清晰无比:
你们敢动我的人,我就让你们每一个人都付出惨痛代价!这远比走官方渠道施压来得更直接、更令人胆寒。
扣押还不到24小时,阿美内部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华尔街的抱怨、欧洲的质疑、内部的混乱、以及针对个人的精准反击,让原本以为稳操胜券的行动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他们发现,他们要对付的根本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商业对手,而是一个拥有全方位反击能力、且完全不按西方既定规则出牌的凶猛敌人。
继续强硬扣押,代价可能远超预期。
最终,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特别是缺乏直接过硬证据的情况下,美方不得不退让。
马志强在被扣押不到36小时后,在其豪华律师团的簇拥下,面色平静地走出了扣押地点,面对媒体镜头,他只说了一句话:
“清者自清,利安银行始终恪守最高的法律和商业准则。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他登上前来接他的、印有利安银行标志的专车,从容离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扣押风波,以美方的仓促退却和武振邦方面的全面胜利暂告一段落。
它非但没有打开缺口,反而彻底暴露了阿美磐石追踪小组的意图,并让全球都看到了武振邦集团强大的反制能力和不惧正面冲突的强硬姿态。
巴克斯在办公室里看着马志强离开的新闻直播,脸色铁青。
他手里拿着的最新报告显示,那些针对官员和议员的“巧合”打击,其资金流向最终都隐约指向与西澳关联的离岸实体。
他知道,对方用了最纯粹、最冰冷的现实手段,狠狠地回敬了他们。
“武振邦…”巴克斯放下报告,喃喃自语。
他意识到,这场较量,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场硬碰硬的战争,而对手的实力和决心,远超他们最初的想象。
常规的司法和调查手段,在对方这种全方位、无底线的反击面前,似乎显得有些无力了。
下一步,该怎么走?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而武振邦,则在西澳,平静地听着高美娜关于马志强已安全获释的汇报,仿佛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除了必要的司法舆论以及经济制裁等手段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