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打不死的曹老贼(2 / 2)

秦若雪打算在两年之内,先把南亚和西澳通过有线网络连接成片。

实现地区网络化,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率先进入网络信息时代。

武振邦踩着滚烫的沙砾走向光棱塔控制室,屏幕上跳动的电流波形正将沙漠的热浪转化为稳定的能源流。

老板,昨天新并网的三座塔让西澳电网负载率提升了17%。

值班工程师递来数据板,上面的红色曲线正沿着预设轨迹平稳爬升。

他指尖划过实时能源分布图,西澳的铀矿提炼厂、南亚的航母船坞、阿陶罗岛的芯片工厂在地图上闪烁着绿色光点。

把过剩电力导向海水淡化厂,棕榈泉镇的移民定居点下个月要扩容。

返回办公楼时,秦若雪的加密邮件恰好弹出。

附件里是北极星系统第19颗卫星的发射参数,轨道倾角比北斗原型设计增加了3度。

阿美在佛罗里达的跟踪站最近异常活跃,她在留言里写道,调整轨道能避开他们的信号截获窗口。

秦若雪办事,他当然放心,全球的芯片都在自己的掌控下。

阿美那边大多数工作还都处于人工监控的状态。

试问人力怎么能跟电脑自动化相比呢?

武振邦点开卫星过顶模拟动画,48颗卫星的运行轨迹在三维星图上织成密不透风的网。

当最后一组中圆轨道卫星就位,南亚的导弹将能在十分钟内锁定全球任何坐标——这个速度让当前的阿美洲际导弹相形见绌。

此时阿美研究的远程洲际导弹还主要依赖发射前的参数输入和自主惯性修正,因此误差较大(圆概率误差通常在数公里)。

而南亚就可以利用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精准定位。

虽然误差在50米范围内,与后世那精准的一米之内的误差无法相比。

但在这个时代足以傲视全球。

更何况,有武振邦在根本不需要什么洲际导弹,他可以亲自去精准的把导弹投放在任何他想投放的地方。

没有运行轨迹,不给反应时间。

48颗定位卫星不仅是武器,更是缰绳——当阿美还在调试单颗通讯卫星时,南亚的网络正像沙漠植物的根系,悄悄扎进这个时代的土壤。

窗外的月光掠过光棱塔的镜面,将数据流般的光斑投在武振邦脸上。

他决定动身出发回国内,以目前国内甚至世界的医疗水平曹老贼这个嗓子怎么想都不可能恢复。

他一定要回去探个究竟,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么接二连三的算计曹家都没算计成功?

难道上天真有什么虚无缥缈的气运在保护着这个老贼?

跟高美娜交代完工作安排后,他离开了古堡,操纵着空间高速的飞向天空。

随着空间黑土大量的吸收各种工业废料,空间在不断的壮大中。

飞行速度也在不断的飙升中,现在时速已经无限接近五马赫。

澳洲距离四九城9000多公里的路程,武振邦仅用了一小时多一点就到达了。

这次的他倒要好好看看,这曹老贼究竟有什么气运加身?坑了他这么多次都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