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年轻的女孩,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一周后。项目需要进行一次内部的消防和机电系统初步验收,需要有人跟着验收小组,记录所有提出的整改项,并协调各个施工班组后续跟进。这是个极其繁琐、需要极强协调能力和耐力的工作,而且容易得罪人。王经理原本想派个老手去,但鬼使神差地,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宋婷婷。
“小宋,明天的初步验收,你全程跟着。所有问题点,一条不漏记下来,然后下发整改单,盯着他们改。”王经理看着她,“能搞定吗?”
“我尽力。”宋婷婷没有打包票,只是平静地接下了任务。
验收当天,情况果然复杂。消防系统的工程师指出喷淋头间距不合规范;机电工程师发现某个区域的电缆桥架安装歪斜;暖通工程师抱怨风管保温层有破损……问题一个接一个,各个班组的负责人互相推诿,现场一度有些混乱。
宋婷婷跟在验收小组后面,手中的笔飞快地记录着。她不懂的地方,会立刻虚心请教工程师;对于施工方的辩解,她会冷静地指出合同条款和施工规范;对于需要协调的交叉作业问题,她会当场打电话联系相关班组的负责人,约定碰头时间。她说话条理清晰,态度不卑不亢,既坚持了原则,又保持了沟通的顺畅。
一天下来,她整理了厚厚一叠整改清单,分门别类,责任到人。晚上,项目部开协调会,当她将整理好的问题清单投影出来,并清晰地说明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责任方和建议整改期限时,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连一向挑剔的王经理,眼中也露出了些许赞许。
会后,王经理破天荒地拍了拍宋婷婷的肩膀:“干得不错,条理很清楚,没漏项,也没被那帮老油子唬住。”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婷婷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她跟着老师傅学习看水电图纸,蹲在工地边看防水施工的细节,甚至主动去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和价格。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和传声筒,开始能提出一些有见地的建议。比如,她发现某个区域的动线设计可能存在拥堵风险,建议提前设置引导标识;她对比了几家保洁公司的报价和服务方案,为项目后期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她从不摆“大小姐”的架子,和项目部的同事一起吃盒饭,一起加班到深夜。工人们最初对她这个“总部来的女娃娃”还有些距离感,但看到她踏实肯干、尊重专业的样子,也渐渐接纳了她,有时还会亲切地叫她一声“小宋工”。
这一切,自然都落在了暗中关注她的林薇和楚瑶眼里。
“这丫头,是真沉得下心。”楚瑶在一次高层会议上,忍不住感慨,“我还以为她最多坚持半个月就要叫苦呢。”
林薇翻阅着项目部传来的周报,上面有王经理对宋婷婷工作表现“认真负责,学习能力强,具备良好潜质”的评价,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她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韧性,也更有智慧。知道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对基层的深刻理解。这是个很好的起点。”
傍晚,宋婷婷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工地回到项目部临时办公室,准备写完最后一份日报就下班。夕阳的余晖透过蒙尘的窗户,在她专注的侧脸上镀了一层柔和的金光。桌上,放着那堆她早已烂熟于心的图纸,旁边是她密密麻麻写满笔记和工作心得的笔记本。
这里没有北京cbd的繁华与喧嚣,只有工地的尘土和机器的轰鸣。但她知道,这里是她选择的战场,是她理解家族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她俯下身,继续在日报上写下:“……3号电梯厅地砖铺贴完成百分之八十,预计明日可全部完工。需注意与踢脚线收口处的细节处理……”
她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沉稳而有力,一如她此刻扎根于现实、望向未来的心。回归,不是为了享受荣耀,而是为了从最坚实的土壤中,生长出支撑未来的力量。她的起点,注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