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瑶补充道:“至于购物广场的那个大额贷款项目,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晓云,这个项目你最熟悉,恐怕还得你站好最后一班岗,负责到底,和小陈一起,直到贷款顺利批下来。”
“这是应该的。”周晓云郑重答应,“这个项目我会全程跟进,确保无缝交接。”
会议开得高效而顺利。散会后,周晓云特意留下陈芳,又单独叮嘱了许多细节。
“小陈,代理期间,遇到拿不准的事情,多向林总、楚总请示,也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周晓云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语重心长,“财务工作无小事,谨慎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同时,也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能因为怕出错就畏首畏尾。”
“我明白,周总监。”陈芳用力点头,“您放心,我一定把家看好,等您……等您有空回来检查工作。”
周晓云笑了,拍了拍她的肩膀:“我相信你。”
---
赴任的日子定在了一周后。
这段时间,宋家仿佛进入了一种无声的“备战”状态。赵金凤知道儿媳妇要去市里当“银行行长”了,虽然不太明白具体是做什么的,但知道是了不得的大官,高兴得合不拢嘴,变着法儿地给她做好吃的,嘴里念叨着:“去了那边,吃食堂肯定不习惯,有空就多回家来,妈给你炖汤补补。”
宋老实话不多,只是在一个傍晚,塞给周晓云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几块品相很好的老山参。“拿着,工作累了就泡水喝,提神。”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沉甸甸的关心。
最让周晓云欣慰的是女儿宋怀瑾的反应。小家伙听说妈妈要去市里上班,以后可能不能天天回家,一开始瘪着嘴要哭。宋卫民耐心地跟她解释:“妈妈是去当更大的官,管更多的人,做更重要的事情,就像你当小组长一样,是光荣的任务。”小怀瑾似懂非懂,但看到爸爸、奶奶、爷爷都支持妈妈,也就慢慢接受了,还奶声奶气地说:“那妈妈放假要回来陪我拼积木!”
出发的前一晚,林薇和楚瑶特意来了家里,名义上是送行,其实更像是娘家人的一次贴心话别。
楚瑶带来了两套最新款的“木兰”职业套装,面料挺括,剪裁精良。“穿上这个去新单位,精神!不能让银行那边的人小瞧了咱们宋氏出去的人。”
林薇送的则是一套精美的紫砂茶具和一本管理笔记。“银行工作应酬多,谈判多,喝茶能静心。这本笔记是我以前用的,里面记了一些管理和与人打交道的心得,或许对你有用。”
周晓云接过礼物,喉咙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知道,这些礼物承载的,是两位姐姐最深切的祝福和不舍。
“晓云,记住,”林薇看着她,眼神清澈而有力,“到了那边,你就是周晓云,代表的是你自己,也是我们宋氏培养出来的人才。大胆去干,不用有任何顾虑。如果……我是说如果,在那里做得不开心,或者累了,宋氏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财务总监的位置,随时给你留着。”
这近乎承诺的话语,彻底击溃了周晓云的心理防线。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上前一步,紧紧抱住了林薇,又抱住楚瑶。
“薇姐,瑶姐……谢谢,真的谢谢你们……我……”她泣不成声。
楚瑶拍着她的背,声音也有些哑:“傻丫头,哭什么,这是去当副行长,是好事!我们等着你在金融界大放异彩,到时候,说不定我们宋氏还得仰仗你呢!”
这话半是安慰,半是期许,却奇异地抚平了周晓云的离愁别绪。是啊,她不是离开,而是去开拓新的疆域。她与宋氏,与这些亲人们,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不同的战场上并肩作战。
---
赴任那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周晓云穿着楚瑶送的新套装,精神抖擞,头发挽得一丝不苟,脸上化了淡妆,比平时更多了几分干练和威严。宋卫民开车送她去市里,女儿怀瑾也被特意带上了,说要送妈妈上班。
车子停在滨城发展银行那栋崭新的五层小楼前。银行刚刚筹建,门口挂着醒目的招牌,进出的工作人员都行色匆匆,带着初创机构特有的朝气与忙碌。
周晓云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
“妈妈加油!”小怀瑾在车里挥舞着小手。
宋卫民看着她,眼神温暖而充满力量:“去吧,晚上我给你打电话。”
周晓云回头,对丈夫和女儿露出一个灿烂而自信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她转身,挺直脊背,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扇象征着全新挑战的大门。
在她身后,是家人无限的支持与成全;在她前方,是属于周晓云自己的、充满无限可能的鎏金岁月。阳光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芒,那支崭新的钢笔,静静地躺在她的手提包里,仿佛也准备好了,要书写新的篇章。
她的眼中含着泪水,那是不舍,是感激,但更多的,是奔赴山海、不负期望的勇气与决心。这一步踏出,天地为之一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