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小草的信(1 / 2)

秋日的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婷婷——那个曾经在宋家屯被叫做“小草”的女孩,此刻正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小心地将最后几页报告装订好。她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思绪却早已飞回了千里之外的宋市。

这是她来到北京读书的第二个月,一切都如此新鲜,又如此令人深思。

北京的冲击

初到北京时,这个城市的繁华让婷婷感到震撼。王府井大街上的百货商场灯火通明,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前所未见的营销方式让她眼花缭乱。

“同学,办张会员卡吧,积分可以兑换礼品。”

“扫码关注公众号,立享九折优惠。”

“这是我们新推出的自有品牌,质量比那些大牌还好。”

每一个细节都在冲击着她在宋氏积累的认知。她开始明白,宋氏在宋市或许已经是零售业的领头羊,但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还只是个初学者。

调研的启程

一个月前的周末,婷婷开始系统地考察北京的零售市场。她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方式——应聘超市兼职。

在中关村的一家外资超市,她成为了收银员。这份工作不仅让她赚到了生活费,更让她亲身体验了现代化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

“你们的库存管理系统真先进。”一次休息时,她对主管说。

主管自豪地介绍:“这是从德国引进的系统,实时监控库存,自动生成补货订单。”

婷婷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从商品陈列到动线设计,从员工培训到客户服务,都与宋氏有着明显的差距。

更让她深思的是顾客群体的差异。北京的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和服务,愿意为好的购物体验支付溢价。

深夜的思考

在宿舍的台灯下,婷婷开始整理调研笔记。她不仅记录了所见所闻,更在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外资超市的商品周转率比我们高?”

“他们的自有品牌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会员系统到底能带来多少价值?”

这些问题困扰着她,也激励着她。她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从图书馆借来零售管理的专业书籍,甚至选修了市场营销的课程。

报告的诞生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婷婷开始动笔写这份给家里的特别报告。

她先分析了北京零售市场的整体格局,对比了不同业态的优劣势。接着,她详细介绍了外资超市的运营模式,特别是他们在供应链管理、会员系统、自有品牌开发等方面的创新。

但最重要的部分,是她对宋氏未来发展的建议。

“我们不能简单模仿外资企业,”她在报告中写道,“而要找到适合本土市场的发展路径。比如,外资超市标准化程度高,但缺乏人情味;我们的优势在于深耕本地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

她特别提到了“宋记”食品和“木兰”服饰:“这些自有品牌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要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品牌形象。”

报告的最后一页,她写道: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我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但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宋氏的价值——我们不是要做最大的企业,而是要做最受消费者信赖的企业。”

家书的温度

随报告一起寄出的,还有一封给家人的亲笔信。

“亲爱的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在北京一切都好,勿念。这里的秋天很美,银杏叶黄了,飘飘洒洒,让我想起了宋家屯的老槐树。

大学里的课程很有趣,我选修了市场营销和管理学,老师们讲的很多案例,都让我想起了咱们的企业。有时候在课堂上,我会忍不住想:如果这个问题放在宋氏,我们会怎么解决?

附上的报告是我这两个月的学习成果。可能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都是我认真思考后的想法。特别要感谢林薇阿姨和楚瑶阿姨,是你们让我明白,学习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时间花在超市里,现在才明白,那些经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在北京的超市做兼职时,我常常想起和妈妈一起理货的日子,想起奶奶在店里招呼客人的身影。

请代我向杨帆叔叔问好,报告里有些专业问题,还希望他能指点。也告诉知遥、佳佳他们,要珍惜现在在企业的实践机会。

最后,请奶奶保重身体,少操劳。等放寒假,我就回去看你们。

祝全家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