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宋家老宅的餐厅里,气氛却不如往昔那般轻松融洽。长桌上摆着赵金凤精心准备的早餐——小米粥、酱菜、刚出笼的肉包子,但围坐在一起的第三代孩子们,脸上却写满了疲惫与抱怨,与父辈们沉稳坚毅的神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妈,我再也不想去做理货员了,”宋知遥用筷子戳着碗里的包子皮,没什么胃口,“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到岗,对着堆积如山的蔬菜箱,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腰都快断了。而且…那些菜叶上的泥巴,还有冷库里那股味道…”
他说着,嫌恶地皱了皱鼻子。他新买的那双限量版运动鞋,在仓库里沾满了洗不掉的污渍,这让他心疼了好几天。
“是啊,姑姑,”宋佳也跟着诉苦,委屈地撅着嘴,“在收银台站一天,腿都肿了。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顾客,有的人特别挑剔,为了一毛两毛能跟你争论半天,烦都烦死了。”
宋浩轩更是直接往椅背上一靠,打了个哈欠:“我觉得这实践纯粹是浪费时间。以后我又不去搬货,学这些有什么用?有这功夫,不如多学学怎么管理,怎么投资。”
早餐桌上的风波
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饭桌上的气氛渐渐凝固。
“啪!”一声轻响,宋卫国把筷子放在了碗上,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他的脸色沉静,目光缓缓扫过几个小辈。
“腰快断了?”他看向儿子宋知遥,“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跟你爷爷开着手扶拖拉机去进货。冬天,零下十几度,拖拉机在半路熄火,我跟你爷爷推着走了三里地,棉袄都被汗浸透了,结了一层冰。那时候,能有个热包子吃,就是天大的幸福。”
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责备,只是在陈述事实,却比任何斥责都更有力量。
楚瑶轻轻放下粥碗,接过话头,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知遥,你觉得菜叶上的泥巴脏,冷库的味道难闻。可你知道吗?就是这些带着泥巴的蔬菜,养活了咱们家最早的那个小卖部,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你小时候喝的每一口奶粉,穿的每一件新衣服,都是从这‘泥巴’和‘味道’里挣出来的。”
她顿了顿,看向宋佳:“佳佳,你觉得顾客为一毛两毛争论是烦心事。可你知不知道,我们开第一家超市时,为了让商品比别家便宜一毛钱,你林薇阿姨和我,要骑着自行车跑遍全城的供货商,磨破嘴皮子去谈价格。就是这一毛两毛的差价,让我们在当初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老街坊的信任。”
林薇一直没有说话,她默默地看着眼前的粥,仿佛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到了那些遥远却清晰的过往。
购物的分歧
下午,楚瑶本想带孩子们去商场买新学期需要的学习用品和衣物,缓解一下早上的紧张气氛。然而,这次购物之旅,却让代际之间的鸿沟更加清晰地暴露出来。
在一家品牌电子产品店,宋知遥看中了一款最新发布的平板电脑,功能强大,设计时尚,但价格不菲,几乎相当于超市一名普通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他觉得这很平常,他的很多同学都用这个。
“妈,就这个吧,我们同学都用这个记笔记,很方便。”他拿着样品,熟练地操作着。
楚瑶接过价格标签,看了看,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你之前那个平板呢?才用了一年多。”
“那个配置有点跟不上了,运行速度慢。”宋知遥理所当然地说。
楚瑶沉默了一会儿,眼前闪过的是多年前,她和林薇为了省下几十块钱,在批发市场跟人讨价还价半天的场景。她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知遥,东西没坏,就能用。追求最新款没有错,但要建立在需要和合理的基础上。你知道这个价格,需要卖掉多少瓶‘宋记’酱菜,或者多少件‘木兰’的基础款t恤,才能赚回来吗?”
宋知遥愣了一下,显然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他张了张嘴,想反驳,但在母亲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目光下,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有些不甘地放下了那台光鲜亮丽的平板电脑。
另一边,宋佳在服装区,对一件标价近千元的潮流卫衣爱不释手。周晓云拿着衣服,摸了摸面料,又看了看价格,眉头微蹙。
“佳佳,这衣服的材质和做工,并不值这个价钱。它的品牌溢价太高了。”周晓云试图用她财务总监的专业角度分析。
“可是妈妈,这个牌子现在很火啊,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宋佳嘟囔着,觉得母亲太过精打细算,不理解年轻人的世界。
“同学们都有,所以我们也要有吗?”周晓云看着女儿,语气依然温和,但问题却直指核心,“佳佳,我们家的确比很多同学家富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为虚荣心买单。财富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炫耀和挥霍。”
宋佳低下头,不说话了,但脸上的不以为然依然明显。
深夜的忧虑
购物回来后,孩子们各自回了房间,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扫兴和不解。大人们则聚在了客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