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共同的愿景(2 / 2)

他先是婉拒了南方企业的邀请,然后主动找到林薇和楚瑶,提出了一个令她们惊喜的建议。

我决定留下,但不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杨帆说,我希望以合伙人的身份,与你们一起实现我们讨论过的那个愿景。

他拿出了一份修改后的合伙人协议,其中增加了一个特别条款——将部分股权收益设立为员工创新基金,用于激励那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

我相信,只有让更多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宋氏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提议深深打动了林薇和楚瑶。她们知道,杨帆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宋氏的一份子。

新的开始

签约仪式选择在宋氏新落成的创新中心举行。这一次,杨帆特意请来了自己的家人。

在致辞环节,杨帆的发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觉得是在签一份雇佣合同,而是在开启一段共同的创业历程。

他望向台下坐着的父母: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那一代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我们这一代人,更渴望找到一份值得奋斗的事业。

接着,他转向林薇和楚瑶:感谢你们让我看到,宋氏就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打造一个既保持家族企业温度,又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独特企业。

最后,他对在场的员工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引以为豪的企业。

愿景落地

成为合伙人后,杨帆立即投入到了新角色的工作中。他主持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充分体现了他对宋氏未来的思考。

在战略发布会上,杨帆充满激情地阐述着他的构想:

未来五年,我们要实现三个目标:第一,将宋氏打造成为区域性零售龙头企业;第二,让成为全国知名的女装品牌;第三,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

他特别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大做强,更是要做久做优。要让宋氏成为一个能够传承的优质企业。

这些规划得到了全体员工的热烈响应。特别是年轻员工,他们从杨帆身上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新可能。

文化融合

杨帆的留下,也促进了宋氏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提升。

一天,杨帆在管理培训课上提出了一个观点:现代企业管理,不是要消灭家族企业的特色,而是要把家族企业的优势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

他举例说明:比如赵阿姨对产品质量的执着,宋总对员工的关爱,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做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让这些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个观点让老一辈管理者们倍感欣慰。李大明在课后感慨:原来我们那些老经验,在杨总监眼里也是宝贝。

展望未来

年末的一个雪夜,杨帆、林薇和楚瑶三人在办公室复盘这一年的变化。

现在回想起来,杨帆笑着说,当初让我最终决定留下的,其实是那个深夜在旧店门口与林总的对话。

林薇好奇地问:是哪句话打动了你?

你说,做企业不是做生意,而是在建造一艘能够载着所有人向前航行的大船。杨帆的语气变得认真,这句话让我明白,在宋氏,我不仅仅是一个乘客,更是一个造船者。

楚瑶举起茶杯:为了我们共同建造的这艘大船,干杯。

三个茶杯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个普通的冬夜,一个关于共同愿景的故事正在续写。

而对杨帆来说,留下不仅是一个职业选择,更是一次人生的归属。在这里,他找到了比薪资和职位更珍贵的东西——参与创造的过程、共同成长的体验,以及那份难得的归属感。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当个人梦想与企业愿景高度契合时,工作就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实现价值的途径。在这样的道路上,每一个建设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