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国提出一个想法:“我发现万家乐的停车场是收费的,虽然不贵,但很多顾客抱怨。我们的停车场一直是免费的,这可以作为一个宣传点。”
李大明也说:“他们的购物袋要收费,我们一直是免费的。这些看似小的细节,其实很影响顾客体验。”
林薇总结道:“所以,我们不应该试图复制万家乐,而是要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他们做‘大而全’,我们就做‘精而暖’;他们追求现代化,我们就强调人情味;他们主打价格战,我们就突出性价比和服务。”
这次考察让团队重新找到了方向。
回去后,林薇立即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将考察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改进方案。
楚瑶负责的服务升级小组提出“微笑发自内心”计划,要求员工不仅要微笑服务,更要真诚地为顾客着想。“如果顾客寻找的商品缺货,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没有,而是要主动推荐替代品,甚至记录需求,到货后通知顾客。”
杨帆带领的定价小组制定了新的价格策略:所有商品明码实价,不做虚假促销;民生商品保持有竞争力的价格,但不过度低价;同时推出“每日惊爆价”活动,每天选取几款商品做特价,吸引顾客每日光顾。
宋卫国的门店改造小组则提出“适老化改造”方案:调整灯光亮度,增加休息区,设置老年人专用收银通道,提供老花镜和放大镜等便民服务。
李大明负责的商品优化小组开始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商品和自有品牌。他们与本地食品厂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符合本地口味的熟食和半成品;同时扩大“宋记”自有品牌的产品线,从食品延伸到日用品。
一周后,改进措施陆续落地。
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今天有个老顾客说,还是来我们这里购物舒服。”中心店的店长老陈兴奋地汇报,“她说万家乐像大酒店,气派但拘束;我们像自己家的厨房,温馨又自在。”
销售数据也开始止跌回升。虽然客流量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客单价和顾客忠诚度明显提升。
更重要的是,员工们的信心回来了。
“我们现在明白了,不是我们不如别人,而是我们要做不一样的超市。”一个老员工在晨会上说。
然而,林薇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一天晚上,她把团队再次召集起来:“我们找到了方向,但还需要一个突破口。万家乐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购物环境,我们短期内难以超越。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服务上做到极致?”
这个提议引发了热烈讨论。
“我们可以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楚瑶提议。
“可以开设烹饪课堂,教顾客怎么做菜?”李大明说。
“或者提供商品预订服务,顾客想要什么,我们提前备货?”宋卫国补充。
杨帆一直沉默着,突然开口:“我有个想法——我们能不能做‘社区生活中心’,而不只是超市?”
所有人都看向他。
“我在国外考察时见过这种模式。”杨帆解释道,“超市不仅是卖货的地方,更是社区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开设儿童游乐区、老人活动角、免费检测血压血糖的服务台...让顾客愿意在这里停留更长时间。”
这个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
“对!我们还可以组织社区团购、开办兴趣班、提供便民服务...”楚瑶越说越兴奋。
林薇拍板:“就这么定!我们要把超市打造成社区的客厅,而不仅仅是买卖的场所。”
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开始了。
这一次,团队带着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信心。他们知道,学习对手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超越;对标强者不是为了跟随,而是为了走出自己的路。
在零售业的这场变革中,宋氏正在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这一切,都始于那几次看似普通,实则改变命运的“购物体验”。
夜深了,林薇独自翻看着考察笔记,在上面写下一句话:
“真正的强者,不是不低头,而是低头学习后,能更好地抬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