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成长的烦恼(2 / 2)

“贵公司还停留在家族作坊式管理阶段。”咨询顾问直言不讳,“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有优势,但现在已经严重制约发展。”

改革方案很快出台:建立标准化流程、明确部门权责、引入绩效考核、搭建信息管理系统...

然而,推行过程阻力重重。

老员工不适应新规矩,抱怨“太麻烦”;家族成员抵触权力被限制,觉得“不被信任”;新老员工之间产生隔阂,互相指责...

矛盾在月度经营会上爆发了。

“凭什么我们采购部要多走三道手续?”李大明——赵金凤的远房侄子,愤愤不平地拍着桌子,“以前一张单子我签个字就行,现在要经过部门审核、财务复核、总经理批准?这不就是不信任我们吗?”

财务总监周晓云冷静回应:“这不是信任问题,是内控需要。上周就发生一起采购单重复提交的事件,如果不是新流程发现,公司将损失八千元。”

“那是意外!”李大明涨红了脸。

“意外多了就是必然。”楚瑶接过话头,“新流程可能会麻烦一点,但能避免更大损失。”

宋卫东也抱怨道:“销售部现在天天要填报表,写分析,我们跑业务的时间都没有了!做生意靠的是人脉和关系,整这些虚的有啥用?”

林薇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必须过的坎。

“从今天起,所有流程必须严格执行。”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适应的人可以离开,包括在座的各位家人。”

会议室一片寂静。这是林薇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展现如此强硬的态度。

“企业管理不是过家家。”林薇环视众人,“宋氏能有今天,靠的是大家的努力。但如果我们要有明天,就必须改变。”

会后,林薇独自在办公室待到很晚。楚瑶推门进来时,看见她正对着一张老照片发呆——那是宋家超市开业第一天,全家人在店门口的合影。照片上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充满希望的笑容。

“有时候,我真怀念从前。”林薇轻声说,“虽然辛苦,但简单。”

楚瑶在她身边坐下:“是啊,但我们都回不去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经历这种阵痛。”

第二天,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第一个公开支持新制度的是赵金凤。

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赵金凤拿着精心准备的讲话稿,一字一句地念道:“我是赵金凤,宋氏的创始人之一。最近,我在学认字,也在学管理。我明白了,感情是感情,制度是制度。好的制度,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感情,不让它因为混乱和错误而受到伤害...”

她朴实真诚的话语打动了许多人。一个五十多岁开始学认字的老人都能接受新事物,年轻人有什么理由拒绝改变呢?

改革继续推进,效果逐渐显现。

新建立的ERp系统让信息传递变得及时准确,各部门权责明确后推诿扯皮大大减少,标准化流程降低了出错率...

一个月后,中秋月饼危机在全员努力下得到解决——他们及时找到了替代供应商,虽然成本增加了10%,但保住了市场和信誉。

总结会上,林薇没有批评任何人,而是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

视频里,是宋氏集团从宋家屯小超市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第一家店开业时的火爆,第二家店筹备的辛苦,食品厂奠基时的期待,新办公楼落成时的喜悦...

最后画面定格在那些因沟通失误造成的损失清单上。

“我们一路走来,不容易。”林薇声音哽咽,“每一次失误,都像是打在脸上的巴掌,提醒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改变很痛苦,但不变更痛苦。”

楚瑶接过话筒:“这次月饼事件给了我们深刻教训,也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绩效考核...”

会议结束后,李大明磨磨蹭蹭地走到林薇办公室。

“王总,我...我想申请参加那个管理培训。”他低着头说,“姑说得对,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我是老员工,更应该带头学习。”

林薇欣慰地笑了:“好,我给你报名。”

夜幕降临,林薇和楚瑶站在新办公楼的露台上,俯瞰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还记得我们刚来时吗?”楚瑶突然问,“连电灯都没有,现在却管理着这么大的企业。”

林薇点点头:“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们走得太快了?”

“不是走得太快,是时代推着我们向前。”楚瑶望向远方,“改革开放就是这样,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两人沉默片刻,同时笑了起来。

“下一步,”林薇眼神坚定,“我们要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也许将来,还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不过在那之前,”楚瑶眨眨眼,“得先把家里的关系理顺。听说二哥最近又在抱怨报表太多了。”

“慢慢来。”林薇微笑,“成长总是伴随着烦恼,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面对。”

楼下,宋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像夜空中最温暖的星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这个曾经普通的农村家庭,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蜕变。

成长的烦恼不可避免,但每一次痛苦的蜕变,都意味着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