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鎏金岁月:妯娌大战 > 第106章 渡海而来的橄榄枝

第106章 渡海而来的橄榄枝(2 / 2)

接下来的合资条款谈判,更是充满了博弈。

股权比例、董事会席位、管理权归属、品牌使用权、技术专利归属、利润分配……每一个议题都牵动着宋家所有人的神经。李耀明代表的港方,资本雄厚,渠道强势,自然希望在合资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严格控制质量和生产标准。而宋家这边,林薇和楚瑶据理力争,核心诉求就是必须保住“宋记”的品牌所有权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权,并尽可能为宋家争取更多的管理参与权和利润份额。

谈判桌上,周晓云的专业财务知识和法律常识起到了关键作用;桌下,宋卫东从南方不断发回关于“耀华”公司的背景调查和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谈判是艰苦的,常常持续到深夜。宋建国几次因为对方对传统工艺的“挑剔”而差点拍桌子走人;赵金凤听着那些绕口的商业术语,心一直悬在嗓子眼;宋老实则始终沉默地听着,脸上的皱纹仿佛又深了几分。

最艰难的时刻,林薇和楚瑶也会感到身心俱疲,深夜相对无言。放弃,意味着固守现状,可能错过腾飞的机遇;接受,则意味着让渡部分主权,踏入一片充满未知的险滩。

“薇姐,我们能相信他们吗?”楚瑶低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迷茫。

林薇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却渐渐坚定:“不能完全相信,但可以谨慎合作。关键是我们要在合作协议里,把该守住的底线,一条条都钉死!这不是把家业送人,这是借船出海!”

关键时刻,宋老实做出了他人生中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他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看着吵得面红耳赤的儿孙们,用烟袋锅敲了敲桌子,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都别吵了。”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人家说的那些‘标准’、‘指标’,咱们是不懂,但人家说得在理。咱们的东西是好,但不能总是老一套,也得往前走。”

他看向林薇和楚瑶:“薇子,瑶子,你们比我们懂得多。这件事,关系到宋家以后几代人的前程,你们来拿主意。就一条,”他浑浊的眼睛里射出锐利的光,“老祖宗传下来的根,不能丢!宋记的牌子,必须姓宋!至于怎么跟人家合伙,怎么分钱,你们去谈,谈好了,告诉我们结果就行。”

这近乎托付的信任,让林薇和楚瑶肩头的担子更重,却也赋予了她们放手一搏的勇气和权力。

经过长达半个月、数轮的艰苦谈判,一份厚厚的《合资意向书》终于尘埃落定。核心条款包括:

1. 成立“耀华宋记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双方按比例出资。

2. 股权比例:耀华占51%,宋氏占49%。但宋氏方面保有“宋记”品牌所有权,合资公司拥有特定市场和期限内的独家使用权。

3. 董事会席位:耀华3席,宋氏2席。总经理由耀华推荐,副总经理主管生产和质量由宋氏推荐。

4. 核心配方和技术由宋氏方面成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持有,与合资公司签订技术授权协议。

5. 新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专用工厂,现有宋记食品坊继续供应内地市场。

这份意向书,未能尽如人意,尤其是股权比例和管理权上,宋家做出了让步。但它最大限度地保住了品牌和技术的根脉,为“宋记”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签字仪式在市政府的接待厅举行。当林薇和楚瑶代表宋氏惠民股份有限公司,在印有中英文的合同文本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手微微有些颤抖。她们知道,从这一刻起,宋家的命运,将真正与时代的浪潮、与遥远国度的餐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送走李耀明一行,宋家人回到老宅,没有欢呼,也没有沮丧,只有一种经历巨大冲击后的疲惫和一种迈向未知的、沉甸甸的期待。

宋建国走到食品坊,抓起一把准备用于新厂实验的原料,紧紧攥在手心。

赵金凤偷偷抹去眼角的泪,开始默默收拾东西,仿佛在准备一场远行。

宋老实则再次蹲在院子里,看着那片熟悉的天空,吧嗒着旱烟,目光悠远。

一股来自香江的风,已经吹动了宋家这棵大树的枝叶。无论前路是风雨还是彩虹,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即将扬帆,驶向那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广阔的蓝色海洋。这是一次被迫的成长,也是一次主动的拥抱。宋氏家族的故事,即将翻开充满国际色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