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产权明晰(2 / 2)

她顿了顿,看向兄弟们:“然后,我们可以将大部分股权,比如百分之七十或者八十,明确划分给我们自家人。这部分,可以根据这些年的贡献、未来的职责来分配,立下字据,以后继承、转让都有凭有据,避免子孙后代为了争产伤了和气。这难道不是对宋家根基最好的保护吗?”

这番话,稍稍安抚了家人们激动的情绪。清晰产权,避免后世纷争,这一点戳中了宋老实内心最深处隐忧,他吧嗒烟袋的速度慢了下来。

“那剩下的呢?真要分给外人?”赵金凤追问道。

“剩下的部分,”林薇继续解释,“可以用来做股权激励。比如,周晓云为集团构建了财务体系,功不可没,可以分配一部分;食品坊的核心老师傅,掌握了关键配方和技术,为了留住他,可以给他一部分技术股;‘宋锦’的设计是楚瑶的心血,也可以作价入股;甚至像张明、李莉这样有潜力的年轻人,以及各个岗位表现极其突出的老员工,都可以在未来,用他们的业绩和贡献来换取期权。”

楚瑶适时补充,语气带着感染力:“娘,您想,如果食品坊的老师傅自己就是公司的小股东,他还会轻易被别家高一点工资挖走吗?如果‘宋锦’的女工们知道,自己多缝一件漂亮衣服,年底就能多分红,她们会不会更有干劲?这叫把‘给老板干活’,变成‘给自己干活’!”

周晓云也从专业角度分析:“从财务和法律上看,股份公司结构更清晰,未来如果我们需要向银行大规模贷款,或者甚至……有一天想和更大的公司合作,股份制是基础。而且,员工持股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激发内生动力,这是被现代企业证明了的。”

道理一层层剥开,利弊清晰地摆在面前。反对的声音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从情绪化的抵触,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宋卫国沉吟良久,开口道:“秀兰说的……有些道理。别的不说,光是避免以后孩子们为家产闹矛盾,就值了。而且,真要能留住核心的老师傅,花点代价也值得。”

宋建国依旧谨慎:“理是这么个理,但具体操作起来,太复杂了。怎么评估每个人的贡献?股份怎么定价?会不会好心办坏事,反而制造矛盾?”

“大哥的担心很对,”林薇点头,“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可以先成立一个小组,由晓云牵头,我、红梅、卫民参加,详细研究政策,参考外面成功企业的案例,制定一个周全的、分步走的方案。可以先从模拟股份制开始,比如先明确内部核算和分红权,不涉及真正的股权变更,让大家有个适应过程。”

这个稳妥的建议,最终获得了大家的初步认可。尽管赵金凤嘴里还嘟囔着“老祖宗没这么干过”,但也不再强烈反对。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复杂的表情,有困惑,有担忧,也有隐隐的期待。股份制改造,如同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宋家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深远而漫长。

林薇和楚瑶站在办公室窗口,望着窗外宋家屯的夜色,远处零星灯火与这里的明亮形成对比。

“这条路,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难。”楚瑶轻声道。

“我知道,”林薇目光坚定,“但必须走。产权不清、激励不足,是很多家族企业做不大、甚至最终垮掉的根子。我们要想带着宋家,真正走出宋家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一关,非过不可。”

股份制改造的议题,如同一个刚刚被唤醒的巨人,它的身影已经投射在宋氏集团的未来蓝图上。接下来的,将是一场关乎观念、利益和亲情的深刻博弈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