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车轮滚滚(1 / 2)

清晨的雾气裹着青草的湿冷,飘进县粮站旧仓库改造的超市院坝,红砖墙面沾着露水,墙根还留着半截“储粮重地”的斑驳标语——这地方半年前还是堆满粮囤的旧仓库,如今被林薇和楚瑶改造成了宋记超市,连旁边的空库房都打通扩成了新货架区,只留了角落几个旧粮囤改成的储物箱,装着零散的货袋。

超市里,新店员们的脚步声踩在磨得发亮的红砖地面上,咚咚作响。李红梅站在旧粮囤储物区旁,手里的进货单被指腹捏得发皱,纸边都卷了毛,她盯着单子上“红糖五十袋、酱油三十瓶”的字样,心里直打鼓:“自从把旧粮站仓库改扩后,货架多了三倍,备货量明明加了三成,怎么才几天就见底了?林薇姐特意交代过,断货会丢老主顾,这可怎么好?”

“红梅姐!”扎麻花辫的小娟抱着个空纸箱跑过来,辫梢沾着片碎纸,声音里带着慌,“红糖只剩最后三袋了,我翻遍了那两个旧粮囤储物箱,连最底下的缝隙都找了,再没了!”

旁边搬货的小虎也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把额角的汗,汗珠顺着下巴滴在红砖上,晕开一小圈湿痕:“酱油也快没了,就剩两小瓶,还是上次没卖完的,放在货架最上层的角落里。今天要是补不上,明天来买的婶子们准得失望——昨天张婶还特意说,等着买酱油腌咸菜呢。”

李红梅咬了咬下唇,走到超市那扇刷了新漆的旧木门前,抬头往院坝外望——路尽头的雾还没散,连个拖拉机的影子都没有。她想起昨天宋卫国走时,坐在拖拉机上喊的“明天一早就回,准能补上货”,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该不会路上出什么事了吧?这旧粮站离市里远,那条土路又难走……”

日头慢慢爬高,雾气散了些,刘淑珍系着蓝布围裙,推开超市的旧木门,脸上堆着笑迎上去,手心里却攥出了汗——她刚扫了眼新扩的货架区,花生油的格子空得能看见木板,连最常用的碱面都只剩半袋,塞在旧粮囤储物箱的角落里。

“淑珍啊,怎么回事?”李婶挎着竹篮走进来,目光一下就落在了空着的花生油货架上,手指在货架木板上敲了敲,眉头皱得老高,“我特意早点来,想着买桶花生油回去炸丸子,你这旧粮站改的超市,以前货都挺全的,怎么连最普通的花生油都没了?”

“对不住对不住,李婶!”刘淑珍赶紧上前,声音放软,“新货已经在路上了,宋大哥去市里拉了,明儿个一准有!您要不先看看别的?咱家新到的小米,放在那边靠近旧粮囤的货架上,熬粥可香了,您拿点尝尝?”她一边说,一边心里虚得慌:“要是明儿再到不了,李婶怕是要改去邻村的小卖部买了,咱们这旧粮站超市的名声,可不能砸在断货上。”

就在这时,院坝外突然传来“突突突”的轰鸣声,那声音又闷又哑,还带着点颠,一听就是宋卫国的拖拉机。众人眼睛一亮,小娟和小虎率先跑出旧木门,李红梅也松了口气,跟着迎了上去。

只见拖拉机冒着黑烟,摇摇晃晃地停在院坝里,旁边还立着根锈迹斑斑的旧粮囤支架。车斗里只装了几个扁扁的纸箱,连车斗底都没盖住。宋卫国跳下来时,裤脚沾着厚厚的泥,鞋帮上还挂着草屑,他抹了把脸,灰印子在颧骨上蹭出两道痕,嗓子哑得像塞了沙:“可算回来了,那条土路颠得我骨头都快散了。”

“怎么样?市里货源足吗?”林薇快步从超市里走出来,手里还攥着账本,指尖因为着急微微泛白——她早上清点库存时,发现断货的品种比预想的还多,连之前囤在旧粮囤储物箱里的备用货都没了,心里早就急得团团转。

宋卫国先摇了摇头,又赶紧点头,喉结动了动才说清楚:“货是有的,市里批发市场比县里全,价格还能压下来两成,我本来想多拉点,把这旧粮站超市的货架都摆满。可是……”他指了指车斗里的纸箱,声音低了下去,“就拉了这么点。去市里那条土路,坑比碗还深,拖拉机不敢开快,颠得车斗都快散架了,我怕拉多了货颠坏了。这一趟来回跑了整整一天,油费比平时多花了一半,算下来成本涨了一成多,再多拉点,车都要扛不住了。”

院坝里瞬间静了,连风吹过旧粮站墙头枯草的声音都听得见。小虎挠了挠头,小声建议:“要不……多跑几趟?分着拉,总能把这旧超市的货架都补全。”

宋卫国苦笑了一下,蹲下身拍了拍拖拉机的轮子,轮毂上的漆都掉了块,露出里面的锈迹:“跑得越多,成本越高。再说这老伙计跟我好几年了,零件都快磨坏了,再天天这么折腾,万一坏在半路上,更耽误事——到时候这旧粮站超市没货卖,咱们前期改造的钱都要打水漂。”他心里想着:“要是再这么下去,扩张的生意不仅不赚钱,还得赔本,可不能让家里的心血白费了。”

林薇皱着眉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账本边缘,目光落在旧粮站超市的红砖墙上——她突然想起前几天去镇上信用社,看到墙上贴的“个体户设备贷款”通知,眼睛一亮:“县里不是有运输队吗?国营的那个,就在旧粮站旁边不远,能不能找他们合作?”

宋卫国眼睛瞬间亮了,可又很快暗下去,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扫过不远处运输队的方向:“县运输队是国营的,咱们个体户去找他们,人家能搭理吗?再说咱们这旧超市要的货时多时少,路线也不固定,他们怕是不愿意接——上次我路过运输队,听他们说只接大宗的固定活。”

“怕什么?现在改革开放了,他们也得算效益吧?”楚瑶抱着阿遥从超市里走出来,阿遥的小手抓着她的衣领,好奇地盯着拖拉机旁的旧粮囤支架,“只要价钱合适,把咱们旧超市扩张后需求大的情况说清楚,未必不能谈。”她心里想着:“运输是大问题,要是能靠上旁边的运输队,至少能解燃眉之急,也不用让卫国天天跑那破路。”

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王有亮突然开口,他往前站了半步,语气很肯定:“我有个战友去年转业到县运输队当调度,叫赵建军,当年在部队里,我们还一起守过边防。要不……我去问问?运输队离这旧粮站近,真能合作的话,拉货也方便。”他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帮宋家解决运输问题,也算是报答他们之前的信任,再说战友的情分,或许能通融,而且离旧粮站近,以后补货也快。”

“那我跟你一起去!”宋卫国立刻说道,眼里又有了光,“正好去运输队看看,要是能成,以后从市里拉货,直接就能送到这旧粮站超市,省不少事。”

“等等。”林薇叫住他们,声音很稳,“有亮哥去联系战友是条路,但咱们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卫国,你还是得再跑几趟市里,先把最紧缺的花生油、酱油补上,保证这旧超市的基本供应。我再去信用社问问贷款的事,多准备条路总没错。”她心里已经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只是还没完全敲定,怕说出来大家觉得冒险——毕竟这旧粮站超市刚扩张,手里的钱本就紧张。

于是两路人马分了工:宋卫国带着小虎,又往拖拉机上装了些空纸箱,忍着心疼发动了车子,拖拉机“突突”地开出旧粮站院坝;王有亮回屋换了身干净的蓝布褂子,口袋里揣了包烟,往不远处的县运输队赶去。

县运输队的院子里,十几辆解放牌卡车并排停着,车身是深绿色的,有些地方锈迹斑斑,却透着股结实劲儿。空气里飘着浓浓的机油味,几个穿着工装的师傅正围着卡车检修。王有亮找到调度室时,赵建军正趴在桌上写报表,钢笔在纸上“沙沙”响。

“老赵!”王有亮推开门,笑着走进去。

赵建军抬头一看,赶紧站起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亮!你怎么来了?快坐!”他给王有亮倒了杯热水,热气在杯口氤氲开来。

王有亮接过杯子,搓了搓手,开门见山:“我来是想求你帮个忙。我现在在县粮站旧仓库改的宋记超市帮忙,他们最近把超市扩了,货不够卖,需要常去市里拉货,想跟运输队合作——你们运输队离旧粮站近,拉货也方便。”

赵建军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敲了敲桌面,压低声音:“有亮啊,不是我不帮你。队里有规定,原则上不接个体户的活儿,怕麻烦。再说你们那旧超市要的货,量时大时小,路线也不固定,安排车辆太费劲了,队长那边不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