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砖场新商机(2 / 2)

林薇赶紧拿了个刚出锅的饼子,用布包着递过去:“赵奶奶,您尝尝,刚烙好的玉米饼,要是觉得哪不好,您跟俺说。”

赵老婆子接过来,吹了吹热气,咬了一大口,嚼了半天,才放下饼子擦了擦嘴,语气实在:“面揉得还行,就是馅少了点,嚼着没味。干力气活的就好这口实在的,你多放点馅,哪怕贵两分,人家也乐意买。”

林薇赶紧记下,第二天就加了馅料,还做了些加碎鸡蛋的特制饼,定价一毛五。没想到刚到砖厂门口,工人们就围了上来——王哥接过饼子,咬了一口就喊:“这饼子地道!比家里烙的还香!给俺来俩,再搭个茶叶蛋!”宋卫民在旁边帮忙装袋,还记着老顾客的口味:“张叔,您牙不好,俺给您挑俩烙得软点的饼!”

不到一小时,八十个饼子和一百个茶叶蛋就卖光了。收摊时,林薇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算账,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零钱:普通饼七十个卖七块,特制饼十个卖一块五,茶叶蛋一百个卖十二块,总共二十一五毛。扣除玉米面、鸡蛋和柴火钱,净赚了八块多!她把钱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包里,心里像揣了个暖炉——这可是顶得上一个壮劳力干三天的钱!

可没安稳几天,麻烦就来了。一个卖烧饼的汉子盯上了这个生意,每天都抢在林薇前面,把摊子支在厂门口最显眼的地方。这天林薇刚到,那汉子就横挡在她面前,胳膊抱在胸前:“大姐,这地儿是俺先占的,你换个地儿吧。”

林薇不想惹事,往旁边挪了挪:“行,那我在这边卖。”

可第二天,那汉子干脆把摊子堵在了厂门口正中央,还故意把烧饼筐往林薇这边挪,蹭得她的饼子掉了好几个。这下工人们看不下去了——张叔把搪瓷碗往地上一放,指着汉子说:“老刘,你这就不地道了!上次俺忘带钱,秀兰妹子先给了俺俩饼,说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你能做到?”王哥也帮腔:“就是!俺跟秀兰妹子说蛋有点咸,她第二天就改了,还特意问俺合不合口!你这烧饼天天一个味儿,掉地上都不捡,还好意思抢地儿?”围过来的工人越来越多,你一言我一语,把老刘说得脸通红。

老刘还嘴硬:“俺凭本事占的地儿,跟你们有啥关系?”

正吵着,杨师傅扛着个面袋走了过来,一看这架势,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吵什么吵!堵着厂门口像话吗?老刘,把你摊子挪开!”

老刘不服气:“杨师傅,您不能偏心啊!她能在这卖,俺凭啥不能?”

“你还好意思说!”杨师傅从口袋里掏出张纸,往老刘面前一递,“秀兰心思细,知道做吃食得干净,特意去办了卫生证明,每天的食材都新鲜;你看看你摊子上的烧饼,都沾了灰,连健康证都没有——要是让工人吃坏了肚子,你担得起责任?”

老刘盯着那张卫生证明,脸从红变青,最后踢了踢脚边的石子,蔫蔫地把摊子挪到了路边。

事后,杨师傅拍了拍林薇的肩膀:“这样不是长久办法。我给你在厂围墙边申请了个固定摊位,搭个简易棚子,能挡挡太阳和雨,就是一个月要交五块钱管理费。”

林薇眼睛一亮,心里飞快盘算:五块钱分摊到每天才一毛多,比天天跟人抢地儿强多了!她赶紧点头:“太好了!谢谢您杨师傅,这钱俺交!”

“不用谢我。”杨师傅笑着摆手,“是你为人实在,上次厂领导来视察,正好碰到张叔他们说你家饼子量足、价钱公道,还夸你懂疼人——跟你这样的人合作,省心!”

有了固定摊位,生意更稳了。每天天不亮,李红梅就起来揉面,宋卫民扛着食材往砖厂送,林薇则负责卖货收钱。不到十天,林薇那只小木匣里,除了盖房的公款,还悄悄攒下了五十多块钱的利润。赵金凤每次路过摊位,都假装是来送水,实则偷偷看一眼收钱的匣子,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更让人高兴的是,楚瑶的身体渐渐好转,医生说她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揣着个小布包,来到砖厂的摊位:“躺了这些天,骨头都快僵了,还是跟你们一起干活舒服。”

她坐在棚子下,拿起一张油纸包饼,动作慢腾腾的,时不时还得摸一摸小腹。林薇赶紧递过一把凳子,又把包饼的活往自己这边揽了揽:“你悠着点,别累着,包几个就歇会儿。”

“知道啦!”楚瑶笑着嗔怪,“你现在比娘还啰嗦,我又不是瓷娃娃。”

两人相视而笑,阳光透过棚子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楚瑶微微隆起的小腹上,暖融融的。不远处,宋卫民正熟练地给工人装饼,还能准确报出老顾客的口味:“王哥,您要俩带馅的,再搭个茶叶蛋,对吧?”

收摊的时候,杨师傅特意过来,脸上带着笑:“秀兰妹子啊,好消息!厂领导看了食堂的汇报,同意了——下个月开始,你凭条子就能直接从厂后勤科批发面粉和粮油,价钱跟食堂一模一样,还不用排队!”

林薇攥着杨师傅递来的条子,指尖都有些发颤——面粉和粮油成本降了,她就能多做些花样,比如白面馒头、菜卷子,生意还能再扩大些!她抬头看向砖厂的方向,夕阳正把砖窑染成金红色,心里满是盼头:照这个速度,再过两个月,新房子的瓦片钱、门窗钱就能攒够了,到时候一家人就能住进亮堂堂的砖瓦房了。

回到家时,宋家院里的灯已经亮了。赵金凤在灶间揉面,宋老实坐在桌边算盖房的用料,楚瑶在帮着包茶叶蛋,小草坐在竹筐里,围着桌子转着玩,时不时发出“呀呀”的笑声。林薇把今天赚的钱倒在桌上,硬币和纸币堆成一小堆,一家人的目光都聚过来,满是欢喜。

夜色渐浓,灶间的热气混着食物的香味飘满院子,新的希望,就像这不断升腾的热气,在笑语和忙碌中,一点点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