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心境圆满与万情归真
韩飞在南浔镇已停留了半年。这半年里,他彻底融入了凡俗的生活,像一个真正的游方士子,时而帮人写信读信,换取些许银钱;时而在镇上学堂外,听那老秀才摇头晃脑地讲授圣贤文章;更多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感受着。
他见过新婚夫妇拜堂时的羞怯与喜悦,也见过结发夫妻因柴米油盐而争吵不休的怨怼与无奈。他目睹了街头混混欺行霸市时的嚣张,也见证了乡邻互助、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他感受过市井小贩锱铢必较的精明算计,也体会过陌生人一碗热汤带来的纯粹善意。
情绪银行如同一个最忠实的史官,将这红尘万象、众生百态所散发出的点点滴滴情绪,无论巨细,无论美丑,尽数吸纳、记录、归档。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六欲,世间万情,皆在其中。
这些情绪,单一来看,微弱如萤火,驳杂如泥沙。但汇聚成海,沉淀下来,却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底蕴。韩飞识海中那情绪图谱,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光点与线条,而是演化成了一幅浩瀚繁复、不断生灭演化的“万象星图”。星图中央,代表他自身道心的混沌光晕,已然浑圆无瑕,光华内敛,与整个星图完美交融,再无丝毫滞涩与裂痕。
他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块干燥的海绵,在这红尘浊世中饱饮了人生百味,心灵被填充得满满当当,却又异常通透澄澈。
这一日,秋风萧瑟,带来了几丝凉意。镇东头的李老汉,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
李老汉是镇上的一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平日靠编些竹筐糊口,性子有些孤拐,与邻里往来不多。韩飞初到镇上时,曾在他家隔壁租住过一段时日,偶尔会帮行动不便的李老汉挑担水,换得老人几句硬邦邦的感谢和一两个卖相不佳的果子。
送葬的队伍很简单,只有几个平日里得过李老汉些许好处的老街坊,以及一位请来的道士。没有嚎啕大哭,只有默默的行走和道士单调的往生咒文。
韩飞也跟在队伍后面,默默地走着。他看着那口薄棺被缓缓放入挖好的土坑中,黄土一锹一锹地覆盖上去,最终隆起一个小小的坟包。
生老病死,凡人常态。
一位与李老汉相识多年的老妪,站在坟前,抹着眼泪,低声念叨着:“走了也好,走了就不遭罪了……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倔了一辈子,孤零零的……”
没有惊天动地的悲恸,只有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对生命逝去的淡淡“哀伤”,以及一种对命运无奈的“释然”。
就在这时,一缕极其微弱,却纯粹无比的“眷恋”与“解脱”交织的情绪,自那新坟之上升起,如同青烟,袅袅飘散。那是李老汉残留于世间的最后一点执念,对这人世的最后一丝回望,以及对永恒沉寂的最终接纳。
这股情绪太过微弱,凡人不可察。却清晰地被韩飞捕捉到,被情绪银行温柔地吸纳。
轰!
仿佛一道闪电划破识海!又仿佛积蓄了万年的堤坝,在这一刻找到了最后的缺口!
那幅“万象星图”骤然收缩,所有的光点、线条、色彩,如同百川归海,尽数融入中央那浑圆无瑕的混沌道心之中!
道心光华大放,不再是刺目的光芒,而是一种温润如玉、包容万象的混沌之色!喜、怒、哀、乐、爱、恶、欲……世间万情,在其中流转、生灭、融合,最终皆化为最本源的“真”意!
万情归真!
刹那间,韩飞只觉心神无限拔高,又无限下沉。他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诞生与寂灭,看到了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看到了星辰的运转与天道的无常。他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从地球的平凡,到青玄界的挣扎,战场上的杀戮,宗门内的权柄,红尘中的漫步……一切的经历,一切的感悟,一切的喜怒哀乐,此刻都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了名为“我”的浩瀚海洋,再无分别,再无滞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