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项伯的决定(1 / 2)

蒙毅说完,亲自开封,然后替项伯倒了一碗,才又帮自己倒了一碗,端起酒碗。

“项兄。”

“毅兄。”

项伯也端起碗,同他一碰,随后二人大大的喝了一口。

“当真是……好酒!”

项伯喝完后,确实震惊了。

想不到大秦竟还能酿出如此浓烈香醇的酒,明明看上去确实像水一样,但闻着喝着,都如此让人不敢置信。

但当真是烈,项伯都不敢喝的太过。

不过,真是畅快啊!

也不知是因为说清了,还是因为这酒水,反正二人这会儿的心情,都相当的畅快。

随后二人又干了一下,将碗中酒水喝了个干净。

……

“项兄有才能,以后难道一直都如此在咸阳城窝着吗?”

连续喝了一碗多之后,蒙毅才开口引导。

“自然不想。”

项伯摇头,叹息一声,“只是我项家毕竟曾经是……”

“那自不是最重要的。”

蒙毅打断他,“从陛下对待项藉的态度,你们应当也能感受到,陛下从不在意这些。”

“只要你们真心愿意为大秦的未来效命,陛下未尝不会……”

都是聪明人,接下来的话,其实已经无需蒙毅将其说的那么通透。

这个问题,项伯自然想过,但他总不能直接跑到嬴政跟前去自荐吧。

他觉得自己到时候没自荐成,怕就得当刺客给杀了。

至于蒙家的人,他其实也想过,但最终觉得不合适。

蒙家照看项藉已是恩,他若还这般厚脸皮,那自己都瞧不上自己。

是以,他想到了扶苏。

……

长公子扶苏,端方持重,温文有礼,这一年多以来,也并非无人上门自荐。

即便不被用,至少也不至于丢了性命。

是以,在离开咸阳之前,项伯原本是想亲自上门找一次扶苏的,但没想到,先知道了蒙毅的身份。

他看着蒙毅,心里思考了许多,最后说出来的却是。

“毅兄的意思是……”他还是希望能有确切的话。

蒙毅轻笑着替他倒满酒,“若项兄愿意,我自可以替项兄引荐至……陛

项伯眼神复杂。

自知晓蒙毅的身份后,自然不会怀疑蒙毅能不能做到这件事。

毕竟先不论蒙武蒙恬,即便是蒙毅自己,亦是陛下跟前最受信任且看重之人,甚至还可同陛下乘坐一辆马车之人。

这恩宠,可不是谁人都有的。

项伯想了想,未曾拒绝,只是抬手作揖,“如此,多谢毅兄了。”

虽不知是缘何,但这个恩情,他项伯记下了。

反正也不止欠了这么一个。

蒙毅微微颔首,心中却是呼出一口气。

陛下交代的任务,可算是能完成了。

……

“既如此,我明日便带你进宫面见陛下。”

“这么快?”

项伯愣了一下,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都不用先禀报陛下一声吗?”这恩宠,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蒙毅笑:“自然需要,我晚些回去便进宫面见陛下,明日自可带你进宫。”

实际上,陛下说了,何时搞定,直接将人带去见他便好,无需再另行禀报。

但这件事,他总不能这么直接的同对方说吧。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算计他呢。

项伯愣愣点头,“原是这样。”

随后二人继续喝酒,直到回到自己的住所,项伯觉得自己整个人好似还有些发懵。

……

“莫不是喝多了?”

毕竟这酒确实烈了些,喝下去后喉咙火辣辣的,浑身发热。

“叔父,你回来啦。”

屋子里,几个小辈从里面走出来,上前搀扶着他。

都是家中小辈,是以许多时候都会喊他们一声叔父。

“嗯。”

项伯颔首,由着他们扶着自己坐下。

一个项家小子凑到他身边闻了闻,“叔父,你今日喝了好多酒啊。”

项伯摇头,“不算多,只是烈了些。”但真是好酒啊,他还把剩下没喝完的给薅回来了。

项伯呼出一口气,将酒坛子递给其中一个小辈,说道:“你们去将所有人都喊过来,我有事情想同你们说。”

趁着他现在还清醒。

当然,并非是商议,只是叙述。

“好。”

其中一个项家小子快速转身跑去喊人。

没过太久,项家上上下下的人都被喊了过来,其实也不多,不过十来人,也都是年轻人居多,只有唯二两个年岁大一些的,算是项家长辈,是过来看着人的。

至于虞家的人,几个月前便已经离开了,算是彻底放任家中两个孩子在咸阳为秦始皇效命了。

……

项家其中一个长者走过来,直接询问项伯。

“你寻我们所有人过来,可是有何要事,是和阿籍有关?”

那小子,莫不是又闯祸了?

上次外头传言之事,他们也是听说过的,真真是丢人丢到咸阳来了!

“算也不算。”

项伯想了想,道:“二位长老不若先坐下说吧。”

以免一会儿站不住摔了,他赔不起。

二人对视一眼,神情都沉重了不少,其他的小辈也是面面相觑,一时间谁也不敢出声。

一旁的小辈给他递上了一杯水,项伯接过。

……

“还记得前几个月时我同你们提过,如今大秦如日中天,楚国若是复国,绝无可能,我们项家终究是要为自己考虑。”

“大父虽是死在了和大秦的交战之中,但于我们武将而言,战死沙场本就是最好的结局,项家和大秦,算不得仇恨。”

只是输赢,而非仇恨。

至少,大秦的皇帝从未想过屠他们项家满门。

而兄长恨大秦,怕也并非只是因为大父的死。

“所以,你是想效命大秦?项伯,你当真想好了?”

一个长老看着他的眼眸不免严肃了几分,但却好似并不反对。

项伯颔首,“想好了,何况二位长老也看到了,阿籍他……以后是绝对不可能再仇恨大秦,他如今在努力的学习,我们项家人以后总是要做他的后盾才是。”

项家可以靠项藉,但不能只靠项藉。

“既如此,那便去做吧。”

毕竟他们项家,总不能一直都如此躲躲藏藏的,将一切都压在一个小辈的身上。

而且他们在咸阳城内观察打探了许久,再加之项藉之事,也让这两位长老不免动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