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眼见佟佳舒舒袅袅退下,清了清嗓子,高声唱道:“扶西额驸李永芳之孙——李安雨,年十一。”
圆姐微微仰头,挺直脊背,身姿恰似微风中摇曳却坚韧不拔的柳枝,步履从容地上前行礼:“臣女李安雨,给皇上、太皇太后、皇后及各位娘娘请安,愿皇上龙体安康、万事如意,太皇太后福泽深厚、皇后娘娘祥康金安。”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问道:“听闻你近日在研习宫廷礼仪,可曾用心?”
圆姐恭敬作答:“回太皇太后,臣女深知宫廷礼仪之重要,丝毫不敢懈怠。”
皇帝接着问道:“那你且说说,对宫廷礼仪有何理解?”
圆姐略作思索:“回皇上,臣女以为,宫廷礼仪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传承。它维系着宫廷秩序,从日常举止到节庆仪式,每一个细节都需虔诚以待。”
“你既为李永芳之孙,想必对满汉关系多有思考。当下朕大力推行满汉一家,你有何看法?”皇上目光中带着探究。
圆姐坦然应答:“回皇上,满汉一家乃英明之策,顺应天下大势。满族英勇豪迈,善战之名远扬,汉族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二者相辅相成。臣女以为,应当积极鼓励满汉相互学习,大力增进文化交流,逐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如此,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太后微微点头,目光慈祥地看着圆姐,问道:“孩子,若你身处宫中,见满汉姐妹间有嫌隙,你会如何化解?”
“臣女会先了解嫌隙根源。若是因文化差异,愿助姐妹们相互了解;若是因误会,会让双方坦诚相待。相信只要心怀善意,定能和睦相处。”
这时,一位娘娘突然开口:“听闻你与钮钴禄桑宁情同姐妹,若是日后在宫中,你当如何照应她?”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圆姐心中一紧,但她瞬间镇定下来。她微微低头,思索片刻,回道:“回娘娘,桑宁于臣女如同亲妹。若有幸入宫,定当悉心照料,助她适应宫中生活。臣女会时刻陪伴在她身边,相互扶持。”
皇后娘娘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之色,问道:“听闻你擅长诗词,可否当场赋诗一首,以表此刻心境?”
圆姐沉吟片刻,轻声吟道:“紫禁朱门映晓光,秀女心怀志未央。满汉一家同筑梦,愿随圣意谱华章。”
此诗一出,殿内众人微微一愣,随即有妃嫔轻声赞叹。皇上也面露微笑,说道:“此诗虽不算绝妙,但胜在心意真诚,可见你对满汉一家的支持。”
待圆姐回答完所有问题,皇上微微点头,说道:“你心思细腻,见解独到,留下吧。希望你能如诗中所言,为满汉一家贡献心力。”
“李安雨,留牌子,赐香囊。”
圆姐神色平静地行礼谢恩,退到佟佳舒舒身旁等候。
接下来,剩余的汉军旗秀女依次上前殿选。有的秀女因紧张,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但态度诚恳;有的秀女则应对自如,举手投足间展现出过人的才学与智慧,在这庄重的场合中如鱼得水。
当最后一名汉军旗秀女殿选完毕,这场盛大的殿选也渐渐接近尾声。留牌子的秀女们被引领至一处偏殿休息,等待下一步的安排。偏殿里,其他入选的秀女们或是兴奋地低声交谈,分享着内心的喜悦;或是暗自欣喜,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圆姐转过头,目光认真地看着桑宁:“桑宁,入选仅仅只是开始,往后在宫中更要处处小心”
桑宁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小姨,我明白,我定会听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