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玄行天下 > 第95章 心慕宇昭姬滴泪

第95章 心慕宇昭姬滴泪(2 / 2)

而关于董白的消息,在安定下来后,也渐渐清晰起来。董白并未住在官署,而是被简宇安置在城内另一处幽静的宅院,有专人护卫照料。据说,她已渐渐从家族巨变的阴影中走出,偶尔还会在简宇的陪伴下,乘车出游,脸上也有了笑容。府中下人偶尔谈及,语气中不乏对那位命运多舛又得遇良人的董小姐的同情与祝福。

董白……解开心结……实现重生……

这几个词,像几根细小的针,轻轻刺入蔡琰的心扉。初闻之时,她确实为那位命运多舛、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子感到一丝由衷的高兴。同为乱世浮萍,能得庇佑,得以喘息,乃至获得新生,是何其幸运。她蔡琰,不也正是因为简宇的及时出现,才免于陷入比死亡更不堪的境地吗?

然而,这股为她人庆幸的暖意尚未漫开,另一股更深、更沉的哀伤便如潮水般涌上,瞬间淹没了那点微弱的欢喜。因为这消息明确无误地指向了一个事实——简宇的心中,已然有了在意的人,并且,他接纳了那个女子。

她也……喜欢上了简宇啊。

这个认知,让蔡琰的心口泛起一阵密密的酸楚。她下意识地收拢了放在琴弦上的手指,指尖微微泛白。

回想两人初遇——

羌骑的狂嗥与刀剑碰撞的刺耳声仍在耳畔嗡鸣,蔡琰紧扶着惊魂未定的父亲蔡邕,跌坐在一片狼藉的草地上。方才的生死一线,让她素白的手指仍在微微颤抖,发髻散乱,几缕青丝沾着尘土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她抬起头,望向那片刚刚平息了杀戮的战场。

硝烟未散处,一员大将勒马而立。夕阳的金辉恰好穿透尘埃,为他挺拔的身躯镀上一层耀眼的光芒。他未戴头盔,露出棱角分明的面庞,剑眉斜飞入鬓,鼻梁高挺,紧抿的唇线勾勒出坚毅的弧度。

正是他,如同天神下凡,率铁骑冲破羌人的包围,手中画龙擎天戟所向披靡,那凌厉无匹的气势与睥睨四方的威严,深深烙印在蔡琰惊惧未定的心中。此刻,他正沉声吩咐部下清扫战场,安置伤者,声音清越而沉稳,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昭姬姑娘,可还安好?” 简宇处理完军务,翻身下马,大步走来。他刻意收敛了战场上的杀伐之气,步伐稳健却并不急促,以免惊扰了劫后余生的才女。他在离蔡邕父女五六步远处站定,躬身行礼,姿态谦恭有礼:“蔡先生,昭姬姑娘,受惊了。贼寇已退,暂且安全了。”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年迈的蔡邕身上,充满敬意:“蔡公大名,宇仰慕已久,不想在此等情境下得见,万幸天佑大贤,未使贼人得逞。” 言辞恳切,毫无居功自傲之态。

然后,他的目光才转向蔡琰。那目光清澈、坦荡,带着对一位刚刚经历危难的女性的自然关切,并无丝毫唐突。然而,就在这四目相对的瞬间,蔡琰的心跳竟漏了一拍。她慌忙垂下眼睑,敛衽还礼,声音虽微带沙哑,却依旧保持着世家女子的风度:“多谢将军救命之恩。若非将军及时相救,我父女今日恐已……”

后面的话,她说不下去,只化作一声低微的叹息。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连忙借整理散乱鬓发的动作掩饰过去。这就是名震天下的简宇将军吗?竟如此年轻……英俊……而且,这般谦和。

简宇将蔡琰那一闪而过的羞怯与慌乱尽收眼底,心中亦是一动。他早闻蔡琰才名,知她是大学者蔡邕之女,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本以为会是位清冷孤高的才女,此刻见她虽经磨难,却依旧举止得体,眉宇间那份惊魂初定后的柔弱与强自维持的镇定交织,别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他温言道:“昭姬姑娘言重了,路见不平,尚要拔刀相助,何况是国之栋梁、文坛泰斗遇险?此乃简宇分内之事。军中简陋,但必尽力保障先生与姑娘周全。”

她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境遇。昨日,父亲的一位旧友,一位同样避乱至豫州的老名士前来拜访,言谈间,竟又旧事重提,惋惜她才华出众,却命运多舛,年轻守寡,又暗示如今既得简使君庇护,若能……

后半句虽未明说,但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和父亲的无奈叹息,都像鞭子一样抽在蔡琰心上。“克夫”之名,如同一个无法摆脱的梦魇,即使在这相对安定的新环境里,也依然跟随着她。

“简宇……他待我父女恩重如山,礼数周全,或许,正是因为他君子之风,不愿与我这有‘污点’之人牵扯过深,以免招惹非议吧?” 蔡琰望着池中自己的倒影,那张清丽却带着哀愁的面容,在水中微微晃动,显得那么不真实。“他接纳董白,因为董白虽为逆臣之后,却仍是未嫁之身,清白无辜。而我……又该如何诉说我的心意?”

一股深切的无力感和自卑感再次将她淹没。她缓缓转身,走到琴案前,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拂过“焦尾”琴的琴弦。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这张琴,是简宇对她才华的认可,是“知音”的馈赠,却也成了他们之间关系最恰当的注脚——止于知音。

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像董白那样,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没有那段短暂的婚姻,没有那个可怕的污名。那样,她是否也能有机会,像董白那样,坦然接受他的关怀,甚至……奢望更多?

“昭姬,” 蔡邕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老先生年近五旬,清癯的面容带着些许倦色,但眼神依旧睿智澄澈。他关切地看着女儿,问道:“可是累了?还是这琴……不合心意?” 他注意到女儿并未如往常得到心爱乐器般欣喜试音,反而神情怔忡。

蔡琰蓦然回神,抬眼迎上父亲担忧的目光,连忙挤出一丝清淡的笑容,摇了摇头:“父亲多虑了。琴是绝品,女儿……很是喜欢。” 她声音轻柔,带着世家女子特有的温婉腔调,只是这温婉之下,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只是骤然得此厚赠,心中感念,一时不知从何奏起。”

蔡邕闻言,抚须颔首,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那就好。不过,简将军确是心思细腻,礼数周全之人。他今日与为父谈论《左传》中郑伯克段之事,见解颇为独到,非止于兵家视角,更能体察人心、时势之微妙,难得,难得。”

老先生话语中不乏对简宇的赞赏:“乱世之中,能遇此等明理知义、又手握强兵的将领,是我蔡氏之幸。”

听着父亲对简宇的夸赞,蔡琰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她垂下眼睑,长而密的睫毛在灯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掩去了眸中翻涌的情绪。是啊,简宇的好,她何尝不知?而且,她的感知,远比父亲更为具体、更为细腻。

她想起初遇那日,硝烟弥漫中,他如同劈开黑暗的光,率铁骑而来。那一刻的震撼,混合着死里逃生的悸动,已悄然在她心湖投下石子。之后路途,他的尊重与体贴无处不在。他从不因她是女眷而稍有怠慢,也从不因救命之恩而流露丝毫施舍或要求回报的姿态。他总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却又能让她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路过特别崎岖的道路时,队伍的行进速度总会莫名放缓,让马车颠簸大减;天气骤然转凉的那晚,就有亲兵恭敬地送来新絮的厚实衣物,说是将军吩咐的;就连她偶尔对父亲提起一句军中伙食清淡正好养性,次日的餐食中便会多一碟清淡雅致的时蔬……

这些细节,如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滋养着她初经离乱、冰冷不安的心。

而他与父亲论道时的风采,更让她心折。他并非一味附庸风雅,而是真有见识。听他引经据典,剖析时局,那份从容自信,那份隐藏在谦逊态度下的锋芒与抱负,都让她看到了一位不同于寻常武夫的“儒将”形象。她常在旁静听,看似专注於手中的书卷或针线,实则每一个字都落入了耳中,每一次他眼中闪过的神采,都印入了心里。

这份好感,是什么时候悄然转变为喜欢,蔡琰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在他一次次与父亲畅谈后,投向她那礼貌而关怀的一瞥中;或许是在他赠琴时,那番通过父亲转达的、既维护她名誉又表达赏识的体贴言辞里;又或许,早在那个夕阳如血的傍晚,他勒马停在她面前,目光清澈地问她“可还安好”的那一刻,情愫的种子便已种下。

可是,现实如此残酷。

简宇爱上了董白。

这个认知像一块寒冰,冻结了她心中刚刚萌生的、不敢宣之于口的暖意。她有什么资格去奢望呢?她是一个嫁过人的女子,虽然那段婚姻短暂得如同泡影。卫仲道,那个名义上的丈夫,体弱多病,成婚不久便撒手人寰,却将“克夫”的污名牢牢地烙在了她的身上。从此,她从名满京华的才女,变成了无人敢娶的不祥之人。若非父亲庇护,世间……怕是早已无她立足之地。

如今,她虽得简宇庇护,免于流离,但在他眼中,自己恐怕更多是蔡中郎之女,一位需要尊重和照顾的落难才女,一位值得欣赏的知音,仅此而已。他对她的好,是君子之风,是道义责任,或许夹杂着对才学的赏识,却绝非男女之情。而董白,纵然身世堪怜,但她是崭新的,她的过去是一张白纸,任由简宇描绘未来。而自己……却背负着一段失败的婚姻和洗刷不掉的污名。

简宇……他那样光芒万丈、前途无量的英雄,怎么会愿意接受一个有着“克夫”之名的再醮之妇?

一股深切的自卑和绝望攫住了蔡琰。她感到胸口闷得发慌,几乎要喘不过气来。她下意识地伸手,轻轻按住了心口的位置,那里,正隐隐作痛。

“昭姬,你脸色不大好,是不是受了风寒?” 蔡邕见女儿久不说话,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愈发苍白,不由更加担心。

蔡琰强压下翻腾的心绪,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女儿无事,许是有些乏了。父亲也连日劳顿,早些安歇吧。” 她说着,起身为父亲整理了一下铺盖,动作轻柔,一如往常般孝顺体贴。

然而,当她服侍父亲睡下,吹熄了铜雀灯,独自在黑暗中躺下时,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滑落眼角,迅速洇入鬓发和枕衾之中。

她睁开眼,望着模糊的房顶,眼前却不断闪过简宇的身影——初遇时浴血的英姿,论道时自信的神采,叮嘱兵士时沉稳的姿态,还有……他看向董白时,那该是怎样的温柔眼神?

窗外,雨声渐沥。水阁中,蔡琰独自伫立,身影在春日的微光中显得格外单薄孤寂。她与简宇,同处一城,相距不过数里,却仿佛隔着一重无法逾越的山水。这份悄然滋长、却无望的爱恋,在这安定的豫州春日里,发酵成更加浓稠的哀伤,沉淀在她心底最深的地方。

她为董白高兴,是真的。但那份哀伤,也是真真切切,刻骨铭心的。这哀伤,源于刚刚萌生便注定无望的爱慕,源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更源于那个时代加诸在她身上的、无法挣脱的枷锁。

蔡琰的心,如同在冰火中交织煎熬。她知道,这份悄然滋长的情愫,从它明确意识到存在的那一刻起,恐怕就注定了只能深埋心底,成为一个永远不能言说的秘密。她轻抹眼泪,沉沉睡去。正是:

霜魄已蒙克夫谤,寒衾泪尽夜无声。

欲知蔡琰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