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宇微微一笑,拍了拍老农的肩膀:“好好干!本帅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重建家园,过上太平日子!”
与此同时,简宇还安置了大量流民,开垦荒地,选贤举能,操练人马,时刻准备讨伐董卓。他深知,要想平定天下,仅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民心所向。
不久后,孔伷受吏部尚书周毖推荐,出任豫州刺史。简宇亲自率众迎接,安排孔伷处理豫州文书。孔伷是一位饱学之士,精通治国之道。他上任后,立即着手改革弊政,减轻百姓负担,赢得了豫州百姓的赞誉。
“简使君,”孔伷对简宇说道,“多亏您平定豫州黄巾,豫州才能有今日之安宁。我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您治理豫州,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简宇微微一笑:“孔刺史客气了。豫州乃天下之中,治豫州就是安天下。我们共同努力,定能让豫州成为太平盛世之典范!”
不久后,鲍信被朝廷封为了济北相,不得不率众离开。简宇亲自出城,为他饯行。鲍信感动不已,与简宇对饮数杯,率众离去。
“简使君,”鲍信举杯说道,“多谢您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他日若有机会,我定当再次与您并肩作战,共讨董卓逆贼!”
简宇举杯相迎:“鲍兄放心!他日讨董,我必邀鲍兄同行!”
鲍信又与简宇对饮几杯,这才依依不舍地率众离开,投泰山去了。
鲍信离开之后,在简宇的治理下,豫州逐渐恢复了生机。屯田政策使得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生活逐渐安定。简宇还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治理地方,打击豪强,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大哥,”典韦对简宇说道,“如今豫州已定,我们是否该考虑讨伐董卓了?”
简宇微微颔首,目光坚定:“不错!董卓祸乱朝纲,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我等当以天下为己任,讨伐董卓,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只是,我们还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了。”
简宇深知,讨伐董卓并非易事,需要充分的准备,也需要其他诸侯的帮助。于是,他继续整军备战,选拔精锐,训练士卒,时刻准备着那一天的到来。
另一边,雒阳。
话说曹操与王允密谋,刺杀董卓,却惨遭失败,被迫逃出雒阳,途中在中牟遭遇了陈宫,经过一番波折,吕伯奢全家被杀,陈宫也弃曹操而去。
随后,曹操连夜赶回了陈留,面见父亲曹嵩后, 又得到卫弘资助,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拉起一支队伍,招纳了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准备讨伐董卓。
曹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却说曹操自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镇,阿阳侯、骠骑将军、豫州牧简宇。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皆投雒阳而来。
初平元年春,雒阳。
皇宫的琉璃瓦在晨曦中泛着血色。董卓高踞龙椅,玄铁铠甲上的蟠龙纹在烛火下狰狞欲活。他左手摩挲着新铸的七星刀柄,右手重重拍在青铜虎案上,震得案上竹简哗啦啦散落一地。
“周毖!许靖!你们这两个奸贼!还不快快滚出来!”董卓的声音如闷雷滚过殿宇,惊起梁间栖鸦。跪在丹墀下的周毖浑身颤抖,官袍下摆沾满了昨夜跪求时留下的尘土。
“臣……臣在。”周毖的嗓音细若蚊蝇。
至于许靖,他今日称病,未曾上朝。
周毖想起三日前与许靖在尚书台挑灯夜议的场景——他们两人亲手将韩馥、刘岱等人的荐书呈给董卓时,这位相国还抚掌大笑:“二位爱卿真乃吾之萧何啊!”
董卓突然起身,蟒纹皂靴踏碎满地竹简。他走到周毖面前,七星刀鞘重重顶住老臣的下巴:“汝等举荐的韩馥,今日可是派兵封锁了黄河渡口?”刀锋缓缓下滑,在周毖颈间划出血线。
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探马滚落阶前:“报!冀州牧韩馥联合豫州简宇、孔伷,已率军西进!”
董卓的瞳孔收缩成针尖大小。他想起自己初入雒阳时,周毖与许靖如何在朝堂上盛赞他“雄才大略”。那些甜言蜜语犹在耳畔,如今却化作道道利刃。
“来人!”董卓甩开周毖,将周毖拖至西市,午时三刻,斩首示众!还有许靖这厮,立刻把他给我抓过来,一并斩首!”
可是等周毖死后,西凉军前去许靖府上拿人,却早已经是人去楼空。
原来,早在得知十九路诸侯起兵后,许靖就称病,未曾上朝。之后,许靖更是遣散下人,并扮作商旅混出雒阳。他骑着瘦马,在崤山小道上疾驰,身后隐约传来追兵的火把光亮。经过三天三夜的逃亡,他终于在简宇驻军的汝南郊外瘫倒在地。
等到简宇的亲兵发现这个衣衫褴褛的逃亡者时,他正攥着半块干粮喃喃自语:“不能让董卓……毁了汉室……”
简宇的中军帐内,炭火将帐壁映得通红。当亲兵押着蓬头垢面的许靖进来时,帐内众将皆露出鄙夷之色。
“报!抓到个形迹可疑的商旅,自称许靖。”亲兵的话音未落,许靖突然挣脱束缚,重重叩首:“罪臣许靖,叩见明公!”
简宇放下手中的《孙子兵法》,仔细打量这位传说中的名士。许靖虽衣衫破旧,但眉宇间仍透着儒雅之气,腰间玉佩虽蒙尘却雕工精美。
“先生免礼。”简宇亲手扶起许靖,“听闻先生之兄与孔伷大人共谋讨董,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许靖拭去眼角泪水,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此乃臣先前拟定的《讨董十策》,还请明公一观。”随后他展开竹简,有条不紊地说道:“其一,联合十八路诸侯;其二,截断董卓粮道……”
简宇越听越是振奋,忽见许靖衣袖滑落,露出臂上未愈的箭伤。他眉头紧皱:“先生受苦了。”
当夜,简宇在帅帐设宴款待许靖。席间,他亲自为许靖斟酒:“先生乃当世大贤,简某愿以国士待之。”
许靖捧着酒樽,泪水滴入酒中:“明公如此礼遇,靖虽肝脑涂地,难报万一。”他抬头望向帐外星空,恍惚间看见雒阳宫阙在烈火中燃烧。
简宇与许靖在汝南城头漫步。春风拂过城墙上的旌旗,发出猎猎声响。远处,简宇新招募的五万大军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
“先生可知,董卓为何要杀周毖?”简宇突然问道。
许靖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军营,轻叹一声:“周毖与某举荐韩馥等人,本以为能制衡董卓。谁知这些人到任后,皆迅速起兵讨董。”他苦笑道,“于是,董贼震怒之下,便拿我们泄愤。”
简宇沉默片刻,忽然说道:“先生可知,我与孔伷大人在豫州剿灭黄巾时,也曾受过周毖举荐?”
许靖惊讶地转头。简宇出任豫州牧的事情他自然知道。虽然这是李儒的主意,但董卓确实问过周毖,周毖也极力支持董卓,简宇这才被任命为了豫州牧。
月光下,简宇的侧脸线条坚毅如刀刻。
“但我不恨周毖。”简宇继续道,“他不过是想匡扶汉室。错的是董卓,以为杀人,就能震慑天下。”
许靖凝视着简宇的眼睛,忽然单膝跪地:“明公心怀天下,靖愿效犬马之劳!”
次日,简宇在汝南城门张贴榜文:“凡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策者,无论出身,皆可来投!”
榜文一出,天下许多士子纷纷响应。许多人才相继而来。
先是有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扬,前来相投。简宇得知刘晔来投,心中大喜,遂亲自出面,前来迎接,而后,他邀刘晔进府,邀他入座,一同谈论天下之事。
谈着谈着,刘晔突然问简宇曰:“某闻明公之名久矣,今明公抗董卓,出雒阳,平黄巾,安豫州,真乃一时英杰也。然在下有一问——敢问明公志向在于何方?”
简宇闻言,思索片刻,便回答道:“兴复汉室,辅正安邦。”
然而,出乎简宇预料的是,刘晔闻言,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对简宇说道:“若是如此,公非我之明主也,我当另谋高就。”随后,起身欲走。
简宇大惊,连忙上前,拉住刘晔,正色道:“先生何故如此也?适才相戏尔。”
刘晔见状,便又坐下,再问简宇曰:“吾愿闻明公之志。”
简宇见刘晔如此,也不再瞒,谓刘晔曰:“我欲尽除乱贼,安定天下,使四海皆平,国运盛强!”
刘晔听罢,拍手笑曰:“有如此之心,明公真为一时之明主也。晔虽不才,愿为主公所驱使。”
简宇大喜,又问刘晔曰:“天下动乱,董贼暴虐,朝廷危急,然以先生之见,某今当如何行事?”
刘晔闻言,缓缓走到了地图前,正色答曰:“如今明公占据豫州,拥兵二十万之众,又有霸王之勇、兵仙之能,天下之士,皆闻将军威名。明公又力抗董卓,名闻天下,此主公争天下之本也。今当招贤纳士,操练兵马,待天下大变,群雄并起,起兵讨卓,掌控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安西方之地,自豫州进图江东之地,再两面夹攻荆襄之地,而后进取两川之地,收取交州,一统南方,再养精蓄锐,待北地群雄相争,尽皆疲敝之时,率大军自豫州、扬州、凉州多地共出,北上击之,则天下可定也!”
简宇闻言,心下大喜,上前紧抓刘晔双手,盛赞道:“我得子扬,真如文王得周公、高祖得留侯也!”随后,便拜刘晔为军师,操练兵马。
之后,刘晔又举荐二人:一个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还有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简宇亦素知这两个名誉,就聘两人为军中从事。随后,满宠、吕虔两人又共荐一人,乃陈留平丘人,姓毛名玠,字孝先。简宇亦聘其为从事。
自此之后,又有不少才俊名士,纷纷来投,简宇皆以礼相待。他特意在豫州牧府邸后园修建了一座“聚贤阁”,每日与名士们论道谈兵。
而在众人之中,身为军师的刘晔更是殚精竭虑,日夜不停为简宇谋划。他向简宇建议道:“明公当以‘仁义’为大旗,招揽民心。如今董卓暴虐,擅杀朝廷大臣,废立天子,失天下之心,人神共愤,此乃天赐良机,望明公切莫懈怠!”
简宇深以为然。他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并屡次亲自率军剿灭境内残余黄巾,保境安民。
这一日,刘晔又对简宇说:“明公,如今董卓虽强,但不得人心。曹操矫诏,十七路诸侯齐齐响应,正顺天下之势。若是我们能联合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必能成功。若董卓可破,则天下可图!”
简宇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我早已修书与曹操、袁绍等人,约定开春之时,率军西进共伐董卓。”
刘晔欣慰地笑了,拱手说道:“明公此举,必能名垂青史也。”
不说简宇在豫州招贤纳士,操练兵马,别有一番气象,却说北边黑山之处,也发生了新故事。
黑山山脉的秋色如画,层林尽染,层峦叠嶂间,点缀着金黄与火红。大贤良师简雪与黄巾圣女张宁率领的黑山军部众,在这片山谷之中扎营已有数年。这里远离战火,却也远离繁华,将士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半耕半战的屯田生活。他们在等待着时机,等待着重新登上舞台的机会。
太平道圣女张宁坐在聚义厅的木案前,案上堆满了竹简和文书。她身着戎装,外披一件黑色皮甲,长发束起,显得干练而英气。她正专注地审阅着屯田的账目,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而黑山军首领简雪,则在一旁操练手下士兵,她身着银色铠甲,手持九天凤凰扇,一直监督手下士兵操练。士兵们在她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演练着。
厅外,微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吹得营帐上的旗帜猎猎作响。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黑山军的士兵们又结束了一天的操练,唱着豪迈的歌谣,陆续回到营帐休息。
这边,张宁正专注地处理着军中公务。忽然,聚义厅外,一名亲兵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他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对张宁说道:“圣女殿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闻听此言,张宁手中的竹简“啪嗒”一声掉落在地,她猛地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慌,但很快就又平静下来。自父亲去世后,受简雪安慰,张宁已经变得十分坚强。所以,她还是镇定地问道:“何事,竟然如此慌张?你慢慢说!”
亲兵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结结巴巴地说道:“圣女,豫州的何仪、黄劭、刘辟、龚都几位将军……全部战败,都被骠骑将军简宇给招降了!还有!前日您和大贤良师派去豫州,前去联络何仪、黄劭、刘辟、龚都几人的何曼将军……也被简宇给俘虏了!”
“你说什么?!”张宁顿时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她的身体微微一晃,险些昏倒过去。她晃了晃脑袋,一把抓住了亲兵的衣领,声音颤抖地问道:“你……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亲兵被张宁的样子给吓了一跳,但还是坚定地说道:“圣女,千真万确啊!何仪、黄劭、刘辟、龚都他们几人,都投降了简宇,何曼将军也被抓住了!这是最新的消息!何仪、黄劭、刘辟、龚都他们几人已经在帮简宇练兵了!”
张宁闻言,只觉得眼前一黑,脑袋里嗡嗡作响。正是:
义旗何故随风倒?信使频传尽虏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