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示意助手拿来早已准备好的平板电脑,熟练地调出文件,将屏幕转向记者和周围的人群。上面清晰地并列展示着“不息”胸针从最初的灵感草图、数十版修改过程、到与“石缘斋”沟通特殊钛金属锻造工艺的全套邮件记录,时间戳远在列宾大师作品公布之前。同时,旁边也展示了列宾大师“永恒之芽”的官方资料。
“如各位所见,‘不息’的灵感来源于深海极端环境下的发光生物,其结构是基于仿生学与钛金属物理特性的探索。而列宾大师的‘永恒之芽’,灵感来源于古植物化石,材质是传统贵金属与珐琅。”她的语气平和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两者在美学追求和哲学思考上或许有某些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但在具体设计、结构与工艺上,毫无相似之处,更不存在所谓的‘致敬’或抄袭。”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位脸色开始有些不自然的记者,以及周围恍然大悟的观众,语气转为沉静而自信:“‘归晚’尊重所有优秀的创意,但我们更珍视并扞卫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所有设计过程证据,我们已经准备完毕,欢迎任何秉持公正态度的机构与个人查验。”
铁证如山,逻辑清晰,回应不卑不亢!
现场在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那几位发难的记者在众人了然和鄙夷的目光中,悻悻地收起设备,迅速消失在人群里。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非但没有损伤“归晚”分毫,反而像一块试金石,印证了其作品的原创性与林晚意强大的个人魅力与专业素养。经此一役,“归晚”和林晚意的名字,真正在国际舞台上打响了知名度,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尊重。
展会落幕,“归晚”不仅收获了如潮的好评,更签下了数笔重要的国际订单,真正意义上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站在塞纳河畔,望着巴黎璀璨的夜景,林晚意依偎在陆寒州怀中,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与平静的喜悦。
“我们做到了。”她轻声说。
“是你做到了。”陆寒州低头,吻了吻她的发丝,语气充满了骄傲,“晚意,你今天的表现,无与伦比。”
林晚意抬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那里映着塞纳河的波光与她自己的身影。“是我们一起。”她纠正道,主动踮起脚尖,吻上他的唇。
在巴黎的星空下,在胜利的喜悦中,他们的心贴得从未如此之近。
回到下榻的酒店,林晚意收到了一封来自展会组委会的正式邮件,除了祝贺“归晚”取得的巨大成功外,邮件末尾还附上了一个私人的、非正式的询问:
「亲爱的林小姐,请原谅我的冒昧。几位对东方美学极为着迷的资深收藏家,在欣赏了您的‘念卿’系列后,对苏念卿女士的其他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托我询问,您手中是否还有苏女士其他的、未曾面世的设计稿?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